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我国首次实现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

2016-06-01 11:2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我国首次实现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  解密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02星  本报记者 操秀英  30日11时17分,我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资源三号02星

原标题:我国首次实现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

  解密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02星

  本报记者 操秀英

  30日11时17分,我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资源三号02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第一颗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资源,它的成功发射将首次实现我国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缩短重访周期和覆盖周期,充分发挥双星效能,长期、连续、稳定、快速获取覆盖全国乃至全球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李朋德介绍,去年11月,资源三号02星正式立项,这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到2025年)确定发射的首颗业务卫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牵头主用户,该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是项目法人单位。

  和01星相比,它的分辨率由之前的4米左右提高到了2.5米,极大拓展了卫星影像的地物分辨能力,可以为各类测绘产品提供更丰富的原始资料影像。同时,02星重新设计了多光谱相机的安装结构,使得多光谱影像与全色影像融合效果更加优异。为进一步提升卫星影像的高程测量精度,资源三号02星搭载了一台激光测距仪,通过主动测高方式,将卫星的高程测量精度从5米提高到1米。

  02星与01星共同在轨运行,全球覆盖的周期缩短一半,重访周期由5天缩短至3天之内。李朋德表示,资源三号双星同时在轨,可发展我国自主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卫星系统,减少并逐步解决对国外数据源的依赖。同时将大幅提高我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满足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需求。

  此前,01星已稳定运行4年。截至目前,01星已累计向测绘、土地、地矿、水利、林业、环保等行业的1800多家用户提供了覆盖面积累计超过1.92亿平方千米的卫星影像产品与服务。

  这些数据产品和影像服务,通过各行各业的深层次应用,融入百姓生活。天地图、高德、四维图新、百度等公司利用01星提供的即时影像服务,可大幅度缩短地图数据的更新周期、提升地图数据的准确性,直接惠及百姓日常生活。资源三号卫星的国际影像服务也初具规模,已向美、日、韩、英、法、德、澳、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影像数据。

  “我国资源三号卫星在空间分辨率、几何定位精度、影像辐射质量等方面已达到国外同类商用卫星的水平,而价格和应用服务能力具有明显优势。”李朋德说,02星发射后,可加快全球未覆盖区域的数据获取,提升热点区域的获取频率,资源三号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对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等将起到积极作用。保守估计,02星可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近百亿元。

   他透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陆续启动资源三号03/04星、高分七号02星等多颗卫星的立项工作。我国将逐步构建系列比例尺光学测绘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为高精度测绘遥感提供长期、稳定、连续的自主卫星数据源。

  具体来说,争取到2020年,资源三号03星和高分七号科研星成功发射并运行,开展资源三号04星、高分七号02星等的立项实施。同时加快发展我国自主的干涉雷达卫星,加快建设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积极谋划超高分辨率光学、激光测高及重力等其他类型测绘卫星,力争形成“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集成服务”的卫星测绘体系,向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

  (科技日报北京5月30日电)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