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职业教育

美国好大学也是“独木桥” 国外家长怎么看?

2016-06-15 16:4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教育不公平现象难以完全消除,这恐怕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国、强国,此类问题有其自身特点,相关应对和改革措施颇值得深入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教育不公平现象难以完全消除,这恐怕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国、强国,此类问题有其自身特点,相关应对和改革措施颇值得深入研究和适当参考。

  激烈:美国的好大学也是“独木桥”

  近几年来,美国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录取率一路走低。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数据继续呈下滑趋势,像著名的8所常青藤高校中,就有6所的本科录取率较去年下降。不少名校的本科录取率创下历史新低,例如哈佛大学只有5.2%。也就是说,在自认为已达到了哈佛大学入学标准、进而递交入学申请的人当中,只有大约二十分之一的人会被录取,可见竞争之激烈。

  这样的数据既令人惊讶,又在意料之中。说令人惊讶,是因为近年来美国名校的本科录取率下降得确实太猛了些。11年前,常青藤高校的本科录取率都高于10%,到今年就只剩两家还能如此了。如果说10年前进美国一流名校读本科是从拥堵的街道挤出一条路来的话,那么现在真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但这一趋势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其原因很简单也很明显——那就是申报这些学校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而学校的录取计划保持稳定,录取率自然就变小了。美国国内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当然是主要原因,但国际学生的大量涌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2004~2005学年到2014~2015学年,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数量从56.5万人增加到97.5万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从3.3%增加到4.8%。在综合排名靠前的研究型高校以及在研究生当中,这个比例还要高得多。其中,中国学生的表现极为抢眼。2009~2010学年,在美高校的中国大陆籍学生人数为12.76万人,其中本科生占32.3%,研究生占52.1%;到2014~2015学年,这一数字上升到30.4万人,其中本科生占41%,研究生占39.6%。不但整体数量增长迅猛,而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科生成为留学队伍的主体。从这些数据看,说国际学生“抢”了部分美国本土学生的教育资源,加剧了美国好大学难进的现象,恐怕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淡定:美国社会对国际学生涌入的反应

  那么,美国社会对此是如何看待和应对的呢?就我的观察而言,总体是淡定的。不淡定的声音也有,比如《波士顿商报》曾抱怨说,波士顿地区的留学生增长速度超出全美平均水平一倍,一些高校的本地学生比例下降了约五分之一,主要外来增长源就是中国学生云云。

  但是总的来说,美国社会对高校外来生源增长的现象反应并不激烈。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教育人士,基本保持平和、理性甚至欢迎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因:

  第一,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适龄人口在下降。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两年间,美国高校录取学生人数一共减少了约93万人,是自大萧条时代以来高校录取人数减少幅度最大的一段时期。所以不少高校,特别是适龄人口减少比较多的地区的高校以及不太知名的高校,实际上正面临着生源危机。对这些地区、这类高校而言,外来学生的增多不但不会挤占教育资源,反而可以促进教育发展。这一点,即便《波士顿商报》的那篇文章也部分承认。

  第二,美国教育资源丰富,选择余地大,兜底能力强。从就业导向、注重技能培训的社区学院,到实力不俗、性价比颇高的州立大学,再到以通识教育和精英培养为理念的文理学院,直至高水平的研究型高校,学生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常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高校,通过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学生就业情况甚佳,在名校的眼皮子底下办得有声有色。

  第三,国际学生与美国本土学生就读的层次和学科重合度比较有限,在某些领域甚至互补性很强。在本科层次,美国一流高校给国际学生的名额多年来波动很小,对本土学生没有形成大的冲击;在研究生层次,2013年7月有一项统计表明,国际学生占美高校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以电气工程专业为最高,达70%,个别学校甚至超过90%;其次为计算机科学,达63%;工业工程专业居第三,为60.4%。此外,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和经济学等学科比例也都超过50%。但是,这些学科大多不是特别受美国本土学生青睐,国际学生的到来还提高了这些学科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第四,美国民众的高等教育观总体较务实理性,对名校光环相对不那么膜拜。美国高校的实际入学率,即已录取者中最后来校就读的比例很能说明问题。这一数据超过70%的,全美屈指可数,即便高居榜首的哈佛大学也只有80%出头。换言之,在接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中,有约五分之一之众没有去就读!这在其他很多国家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这正是美国务实、独立、不盲从的民族性格的体现,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国际学生蜂拥而入,美国本土民众却并无特别强烈的权益受损感。

  第五,美国高等教育界推崇开放平等的理念。从历史上来看,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这般领先世界的地位,与其不断接受、吸收外来优秀人才密切相关。2013年7月,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出台了一份报告,认为国际学生的加入提升了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质量,有助于所在高校吸引一流学者,进而令美国本土学生也受益,并且建议采取措施吸引这些国际学生毕业后留美。报告作者甚至批评美国政府“在不该让谁进入美国的问题上花了太多时间,而在该让谁进入美国的问题上花了太少时间”。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 中国青年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