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测引力波了解早期宇宙演化信息
摘要: 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台(LIGO)在引力波观测上接连取得成功,那么,中国还需要投入庞大资金进行引力波探测计划吗?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太极计划&rdqu
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台(LIGO)在引力波观测上接连取得成功,那么,中国还需要投入庞大资金进行引力波探测计划吗?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太极计划”主要召集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的回答很坚决:“需要。因为我们的科学目标不一样,我们希望发现的是中低频段的引力波信号,它们带着宇宙演化早期的信息。”
吴岳良介绍,LIGO的设计性能对高频段引力波信号比较灵敏,而“太极计划”将聚焦中低频段的引力波信号。“高频段引力波信号多是由小黑洞并合等事件产生的”,小黑洞是恒星“死亡”后迅速坍塌形成的,从宇宙演化的时间尺度而言,都是“近期”发生的事件。
吴岳良说:“‘太极计划’想要探测的是中低频段的引力波信号,这些信号可能由大质量或中等质量黑洞并合产生,而大质量、中等质量黑洞在宇宙演化早期就已经形成了,通过观测它们,我们能了解到宇宙早期的情况。”
吴岳良介绍,与其他计划中的引力波探测计划相比,“太极计划”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太极计划”是将三颗卫星发射到太阳轨道上,在位于偏离地球—太阳方向约18~20度的位置进行绕日运动。
吴岳良说:“比如,如果卫星是绕地球转,那就不可避免地因为与太阳距离不同的关系产生温度差,这对卫星探测到的信号精度有很大影响。而在太阳轨道,就能保持温度稳定。”而绕地飞行由于卫星间激光干涉臂长在十万公里级,因此激光干涉的精度需达到0.1皮米,“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实在是太困难了”。但在太阳轨道,卫星间干涉臂长可到几百万公里,达到相同的精度,激光干涉只要达到几个皮米就可以了,“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同时,绕日运行可以避开地球重力场的影响。
吴岳良透露,目前“太极计划”正在进行国家立项讨论,“LIGO的成功对我们是一种促进,我们将加快推动‘太极计划’的进程”。
(记者 齐芳)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光明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