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量子指纹识别首次突破经典极限
摘要: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赵永新、谢婷婷)大数据时代如何破解光纤线路资源有限与信息量无限增长的矛盾?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科学家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赵永新、谢婷婷)大数据时代如何破解光纤线路资源有限与信息量无限增长的矛盾?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科学家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了对经典通信的超越,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
该成果由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李力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国际物理学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光通信网络的业务量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在光纤线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传递最少的信息、提高光纤信道容量,是目前光通信学术界和工业界面临的核心问题。
据介绍,量子通信复杂度研究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可以用量子信道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量子指纹识别。指纹识别主要应用于遥远双方的信息比对,假设需要比对的信息量为100个单位,经典的指纹识别方法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10个单位,而通过量子指纹识别方法,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在理论上仅需传送2个单位的信息量就可以。
量子指纹识别理论早在2001年就被研究人员提出,但受限于各种技术条件,国际上以往的实验都未能突破经典方法的极限。潘建伟与合作者的这次研究,最终实现了传输信息量相比经典极限降低84%的量子指纹识别。该实验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
该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称赞这一实验为“提供了量子秘钥分发之外的量子信息的重要应用”;国际著名量子通信专家Norbert Luetkenhaus认为,“这项研究将开启其他很多(量子通信)方面的应用”。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人民网-教育频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