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白磷弹到底有多“残忍”?

2016-06-27 08:18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白磷弹到底有多“残忍”? 专家:可产生致命高温灼伤  [导读] 白磷弹,是以白磷为主要燃烧剂的燃烧弹。白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燃点极低、燃烧性强,一

原标题:白磷弹到底有多“残忍”? 专家:可产生致命高温灼伤

[导读] 白磷弹,是以白磷为主要燃烧剂的燃烧弹。白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燃点极低、燃烧性强,一旦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的同时散发出浓烈的烟雾,可以燃烧普通燃烧材料难以燃烧的物质,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足以在有效范围内将所有生物体消灭。

原标题:白磷弹到底有多“残忍”?

本报记者 张 强

据报道,俄罗斯空天部队近日在轰炸叙利亚伊德利卜和阿勒颇省反对派控制下的地区时,使用了集束白磷燃烧弹。西方一些人权观察组织指责,在战争中使用类似武器是不人道的行为。白磷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国际社会反对使用白磷弹?使用白磷弹能有效震慑恐怖组织吗?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专家高玮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俄军在打击IS组织行动中使用白磷弹,既取得直接打击效果,又在精神层面打击了整个IS世界,具有特殊的心理震慑作用。不过,白磷弹有着‘残忍’的杀伤效果,使用白磷弹会引起国际社会的争议,应该加以控制。”

白磷弹,是以白磷为主要燃烧剂的燃烧弹。白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燃点极低、燃烧性强,一旦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的同时散发出浓烈的烟雾,可以燃烧普通燃烧材料难以燃烧的物质,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足以在有效范围内将所有生物体消灭。白磷弹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却非常厉害,沾到皮肤上很难及时去除,燃烧温度又高,可以一直把人的软组织烧尽,然后深入到骨头,同时散发出对眼鼻具有极大刺激作用的烟雾。白磷弹爆炸后产生的强光效应和四处横飞的燃烧碎片,以及伤口的惨不忍睹,形成“残忍”的杀伤效果,可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慑作用,然而在使用上也一直存在着争议。

高玮认为,使用白磷燃烧弹引起争议的原因,一是《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弹武器议定书》本身未对燃烧剂类型做出明确限制。二是白磷弹可以产生致命的高温灼伤,给伤者带来强烈的肉体和精神痛苦,所以一直被国际社会列为限制使用的武器。三是一些人权组织认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白磷弹,导致使平民受到伤害的行为应视为战争罪行。

  其实,早在二战中,美国军队就曾经使用白磷弹武器对付在太平洋诸岛工事里的日本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攻打伊拉克的英美军队也曾经使用过白磷弹。之所以大量使用白磷弹,主要是使用白磷弹有利于后续部队在该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作战行动,而爆炸所产生的烟雾也可干扰敌人的侦察和判定。

    “白磷弹可以取得常规武器难以取得的作战效果,但《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明确规定不允许在平民区或针对平民使用燃烧弹。如果白磷弹被用作烟幕弹或照明弹,则不在禁用之列,不过必须遵从燃烧弹使用规定。另外,一些国家未在相关国际公约上签字,也是其使用白磷弹的原因之一。”高玮说。

俄罗斯在叙使用白磷弹已经不是第一次,此前就有过报道,国际舆论纷纷指责。面对指责,俄军回应,IS组织作为极端恐怖势力,长期从事恐怖活动,发动爆炸袭击,暗杀政治对手,滥杀无辜平民,手段及其残忍。对于象IS之类的亡命之徒,使用白磷弹打击没有违背国际公约,而且有一定必要。

“由于部分IS成员藏匿于平民之中,打击过程中敌我甄别困难,加之打击精度不高等因素,可能造成部分平民伤亡。这是西方一些人权观察组织指责俄罗斯的原因,也是俄罗斯需要谨慎面对的问题。为避免陷入国际舆论的旋涡,俄罗斯应适时选择打击时机,严格控制打击范围和强度,减少误击误伤,以避免引发争议,陷入被动。”高玮说。

张强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