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大举进军公募基金领域
摘要:原标题:险资大举进军公募基金领域 7月底,中国太平(00966)保险集团旗下太平资产公告,收购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的申请正式获批。根据证监会公告,此次太平资产承接的是中原
7月底,中国太平(00966)保险集团旗下太平资产公告,收购公募基金公司牌照的申请正式获批。根据证监会公告,此次太平资产承接的是中原证券持有的34%股权及安石投资持有的32%股权,共计66%股权,并且核准太平资产母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于中原英石基金的实际控制人资格。这是首例险资通过并购进军公募。
此前,国寿、泰康、华泰等险企纷纷踏上布局基金的行列。市场普遍认为,险资进入公募基金是大资管时代下出现的新机遇。华南某大型保险机构投研人士说,险资体量大,热衷于固收类基金领域,这很可能对传统的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
不过,部分基金经理则表示,保险系公募基金的扩容速度虽然在增加,但体量不可与传统老牌相提并论。“虽然热情高涨,但公募基金在绝对收益投资经验以及销售渠道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深圳某基金经理说。
布局全牌照
对于险资来说,尤其是大型国企背景的险资,投资途径相对是固定的,通常都是收益率很低、风险很低的债券等。基于目前债市的疲软,寻找新的投资标的已成必然。而配置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似乎已经成为险资的投资“性格”。
择尔裕基金投资策略分析师刘佳认为,短期内,险资对传统公募行业的份额冲击很小。银行系、券商系、信托系依旧是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资金大头。“在涉足公募初期,保险机构首先是要把品牌和口碑建立起来。”刘佳说。
此外,从销售技巧来看,一直以来,保险机构旗下资管公司专注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主要以专户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虽有布局社会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但多年来保险资管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销售主动性较差、挖掘客户能力欠缺等问题积重难返。
对于有观点认为险企发起设立公募或申请公募牌照,是出于在金融集团下构建全牌照能力的考虑,且公募产品和保险产品可以形成财富管理和保险保障的协同效应的提法,部分基金专家表示认同。据了解,平安保险、中国人寿(02628)两大巨头已经斩获全牌照,安邦、人保、泰康枕戈待旦。
刘佳称,补足销售能力上的短板,保险机构最有效的解决之道便是代销基金产品。“保险公司的协同优势在于交叉销售、优质客户群、大类资产组合配置能力。”他说。
三大途径布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险机构正在通过三大途径布局公募基金行业,除了发起设立基金公司外,还有多家保险机构正通过收购现有基金公司股权以及通过保险资管直接申请公募牌照等方式进军公募行业。
对比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相比,保险资金运用的空间最大、可投的品种和比例范围最宽、对单一品种的投资限制也较少。放眼望去,保险资金几乎“什么都能买”。此前,险资就尝试过多种投融资渠道,包括投资基建以及备受关注的险资抢筹万科等。然而,监管层也多次约束险资的投资方式,避免使其参加“杠杆游戏”。
此前,华泰基金系由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股东发起设立,华泰保险持股比例达80%,另外20%由上海泰颐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五个有限合伙企业分别持有,应该是进行了股权激励安排。从审批时间看,华泰基金从上报材料到获批不到一年时间,总体比较顺利。
就目前部分保险机构直接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的做法,《通知》中关于资金运用风险方面也做了相关说明,要求保险公司要分别针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的合规性、股票、股权和不动产等投资业务内控的有效性、通道类业务的规范性和海外并购风险进行重点自查。今后一段时期,保监会将重点检查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制度执行情况以及产品监管制度执行情况。产品风险的把控和定期审核将趋严。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