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追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

2016-08-22 08:2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保家卫国灭强虏 功勋卓著励后人——追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晚报记者 胡智慧 张丽丽 景中原 文/图 雷保森女儿在父亲故居前。 雷保森(资料照片)

 保家卫国灭强虏  功勋卓著励后人

——追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

□晚报记者    胡智慧   张丽丽   景中原  /

huzh1608442.jpg 

雷保森女儿在父亲故居前。

luf1608249.jpg 

雷保森(资料照片)

雷保森,河南上蔡县人,1923年出生,200939日病逝,享年86岁。他是闻名全国的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出生入死,身体11处受伤,曾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一次。

时间定格在200939日,原本很平常的一个日子,却因一级战斗英雄雷保森同志的离世变得不平常。这一天,不仅陪伴在雷保森身边的亲人在悲伤,而且驻马店市上蔡县的人民都在伤心难过,因为他们知道英雄一去再不能相见。

在雷保森的追悼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他光荣的一生:“雷保森同志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是上蔡人民的骄傲,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是啊,在上蔡人民心中,雷保森是他们的骄傲。他,何以受到人们如此尊崇和爱戴呢?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雷保森的家乡,走访了他的亲人和家乡人,从他们的讲述中还原了雷保森的传奇一生,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幸磨练他的意志

722大暑节气,天气异常闷热,知了不停地鸣叫着。记者一行赶往上蔡县蔡都镇,找到了雷保森生前居住的那座老房子。那是一座老式四合院,虽然房子已经翻新过,但与周围高高耸起的建筑物相比,仍然显得古朴而幽静。

雷保森的小女儿雷红梅接待了记者,说起父亲的事迹,她显得非常激动。“我为是他的女儿感到骄傲,父亲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始终心系党和国家,临终前曾多次嘱咐我们,一定要把他葬在烈士陵园,好与其他革命英雄做伴。”她说。

据雷红梅介绍,1923年,她父亲出生在山东省考城县(今河南兰考县)一个叫张毛的村子,她的爷爷叫李大个(名字不详,“大个”为绰号)。在雷保森一岁多时,当地一个大地主的儿子糟蹋了雷保森的姑姑,他爷爷一气之下砍死了那个恶棍,全家人不得不连夜各奔东西。

当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雷保森的父母带着他姐弟三人来到驻马店市上蔡县,投奔他的姨母家。然而,姨母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无法给他们更多的救济。雷保森的父亲只好领着全家人住在城南关的一个破庙里,靠给别人担水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雷保森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在给一户人家担水时,不小心把人家的水缸碰烂了。本来就一贫如洗的他到哪里弄钱去赔人家?雷保森的父亲一气之下卧床不起,不久,在贫困交加和疾病的折磨下死去。

雷保森的父亲死后,支撑一家人生活的顶梁柱没有了。为了活命,雷保森的母亲含泪把12岁和10岁的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从此,破庙里只剩下5岁的雷保森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苦命的娘儿俩白天外出乞讨,夜晚就睡在破庙里,这样的日子仅持续了一年。

第二年,雷保森的母亲因患病无钱医治,撇下幼小的他撒手人寰。

“我父亲的童年非常不幸,每次他给我们讲述时,都会默默地流泪。”雷红梅说,她父亲雷保森成孤儿后,便在上蔡县南关街头流浪。

8岁那年,经人介绍,雷保森被城南的一户雷姓的农民收养,从此改姓雷。

雷家人虽然收养了雷保森,却无法给他一个幸福的人生。在雷保森13岁那年,他就到当地的一户地主家当长工了,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然而,雷保森并没有绝望,他一直想走出这个困境。

心怀大志投身革命

1941年,雷保森17岁了,艰难的生活不但使他练出一副强壮的体格,也练出了他勤于思考的头脑。在劳动间隙,他常想,我们穷人的命为什么都那么贱呢?命运会改变吗?他急切地想寻找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路。

那年春天,雷保森和本村的两个伙伴经过多次商量,决定走出小村庄,到外面去闯世界。三人一路步行北上,风餐露宿,最终在郑州落脚。到郑州后的第二天,由于雷保森和两个伙伴走散,为了糊口,他来到郑州郊区帮一家姓侯的人家照看几十亩果园。

侯家在城里开了一个饭馆,雷保森也常到饭馆帮忙。他诚实、善良、勤快、能干,尤其是那机灵劲儿,被饭馆附近的一个“掌鞋人”相中。“掌鞋人”有空就去找雷保森拉家常,问寒问暖,给他讲一些他以前从没听过的道理。雷保森对这个“掌鞋人”特别佩服,觉得他不但和蔼可亲,而且脑子里的学问还特别多。

雷保森在与“掌鞋人”的接触中,渐渐地明白了为什么穷人受压迫受剥削,地主老财为什么能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劳苦大众怎样才能够翻身做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道理。雷保森知道了世上还有共产党,知道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穷人,知道了“掌鞋人”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从此,雷保森不再抱怨命苦,他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憧憬。他经常为“掌鞋人”送信,每次都能够按照“掌鞋人”交代的地址准时把信送到,从没误过事儿。那时,他已经下定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解放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

1946年深秋的一天,“掌鞋人”从外面回来,神情紧张地对雷保森说:“你的身份可能暴露了,你必须马上离开此地,到山东莱芜去找党的地方武装。”雷保森简单地收拾行李,怀揣着“掌鞋人”写的介绍信,爬上一辆拉煤的火车离开了郑州。

火车跑了一天一夜才停下来。雷保森摸出车站后一问,才知道这个地方叫徐州。他一边打听着山东省莱芜市的方向一边向北走去。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来到莱芜市,并找到了党的地方武装——南麻区小队。

1947年,南麻区小队改为山东省黄河一大队特务连。1948年春天,雷保森所在的一大队特务连由地方武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7823439连,他成了一名机枪手。这支部队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战上海和抗美援朝等。

雷保森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上,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屡建功勋,曾多次荣立二、三等功,并被批准火线入党。

冷静观察耐心作战

在与记者聊天时,雷红梅让家人从书房里拿出一摞书,说这些书中都记载有父亲的事迹。之后,她又小心翼翼地从其中一本书里拿出一张有些陈旧却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摊开来看竟然是雷宝森在抗美援朝时获得特等功的荣誉证书。

“我父亲在朝鲜七峰山战斗中带领战友炸毁敌人11辆坦克和1辆吉普车,因创立功绩被记特等功一次,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事情。”手中拿着父亲的荣誉证书,雷红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话语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之情,仿佛父亲就坐在她的面前。

据雷红梅介绍,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并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为保卫刚诞生不久的共和国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军侵略者。还没有来得及洗去解放战争征尘的雷保森又随部队开进了朝鲜。

1951324,雷保森奉命带领四班9个战士在七峰山下的299高地打阻击。这个高地地形狭长,西侧是清潭川,铁路和公路沿河傍山从299高地的西坡穿过,由于修路基,山坡被劈成了一个3多高、200长的断崖。公路从断崖下通过,这条路是美军机械化部队迂回进攻七峰山的必经之路。

雷保森和全班战士坚守在战壕里,观察着前方。他们从24日进入阻击阵地到27日早上,一直没有见到美军的踪影。有些战士沉不住气了,认为敌人不会从此通过,怕捞不到仗打。雷保森要大家沉住气,冷静等待,要相信上级首长的判断。

2710时左右,七峰山东边响起了枪炮声。然而299高地仍然没有发现敌人的影儿。

突然,从西边也传来激烈的枪炮声。美三师从莘川河西岸迂回七峰山的左侧,首先向兄弟部队进攻。四班的战士们眼巴巴地望着河西的战斗,一个个摩拳擦掌。

下午210分,西南方向传来了隆隆的马达声,老远就能看见扬起的尘土。战士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一辆、两辆、三辆、四辆……十一辆、十二辆,另外还有辆吉普车,雷保森在心里默默地数着美军开来的坦克。“都隐蔽起来,做好准备!”雷保森命令道。

战壕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战士们在此等候33夜的困乏和构筑工事的疲劳,一下子全没了。为了打起仗来动作轻便,雷保森两眼死盯着滚滚而来的坦克,动手脱下棉衣。坦克爬到距阵地50米远的洋灰桥上,突然停了下来。领头的那辆坦克的炮塔上,钻出一个美军,他用望远镜向299高地瞭望。

雷保森不由得缩了缩身子,心里暗想:“可不要被发现啊!”不一会儿,美军的坦克又开动起来。雷保森这才放心了。他小声地命令机枪手:“坦克后边有一百多名鬼子。火箭筒一响,你就瞄准猛烈射击,不让他们冲过洋灰桥。”

鬼子的坦克继续向前爬行。领头的坦克拐过“S”形弯,很快就到了断崖北头,片刻工夫,敌人的坦克已全部进入伏击圈。

雷保森一看时机到了,向北头的火箭手一挥手,一发火箭弹出了膛。第一辆坦克立马就趴窝燃烧起来。后边的坦克来不及刹车,就一辆顶着一辆紧挤在崖下边不过200米长的地段上。紧紧地接着阵地南端的机枪也欢叫起来,把敌步兵压在原地不敢动。

“出击!”雷保森一声令下,两个突击组分头向敌人坦克纵队的南北两端奔去。

luf1608250.jpg 

雷保森雕塑。

七峰山战役英名扬

 

讲述到这里,雷红梅拿出了一本名为《志愿军赞》的书籍,让记者看看里面关于七峰山战役的文章。“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个大英雄,他在战场上打仗一点也没有畏惧心理。”她说。

据雷红梅介绍,雷保森下达了出击命令后,自己冲到最前面。当他提着反坦克手雷冲到南头的时候,敌人的第十二辆坦克已经飞快地退出好远。第十一辆坦克刚要倒退逃走,就被雷保森投掷的一颗手雷击中,“轰”的一声坦克的履带哗啦啦断落在地上。

这时,雷保森又迅速把左手里攥的手雷递到右手上,手一扬,手雷在第十辆坦克的铁板上轰响了。雷保森觉得大地颤抖了一下,身子摇了摇。他定定神,模模糊糊看见坦克的天门盖打开了。他顺手从衣袋里掏出一颗手榴弹投过去。没等弹皮落下,他又和战友们向第九辆、第八辆坦克扑去……

正当雷保森指挥全班战士从南北两头一辆挨一辆往中间打得激烈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夹在坦克中间的那辆吉普车上的3个鬼子用手枪正在向他和战友们射击。

“卧倒!”雷保森边喊边向身边一辆已被炸毁的坦克的一侧躲藏。“嗖”,他向敌人甩出一颗手榴弹。几乎在同时,在崖上阻击敌军的战友也向敌人扔去两颗手榴弹。吉普车上的美军被炸死。

公路上硝烟弥漫,烈火升腾。守卫在崖上阵地里的机枪手以密集的火力把敌人的步兵压制在水泥桥以南。这时,已退出伏击圈的第十二辆坦克上的两挺机枪朝公路横扫过来。子弹在“铁乌龟”壳上叭叭乱跳。雷保森一看情势危急,担心战友有伤亡,立刻呼喊:“大家快撤回战壕!”

喊完,雷保森却匍匐着身子,沿公路、铁路之间的小沟,向第十二辆坦克爬去。

雷保森越接近坦克,坦克上的机枪打得越密,像阵阵狂风从他头上掠过。子弹射起的尘烟罩住了他,可他毫不理睬,继续向前爬。当他爬到距敌人坦克有20多米远的时候,他听到哗啦啦齿轮滚动的声音,定睛细看,那辆重型坦克向后倒退了30多米。

雷保森知道越接近坦克,坦克上的机枪火力死角越大。因此,雷保森更加迅速地向前爬去。他身后的地上留下了许多被子弹穿过的小孔,也留下了长长的、被他蹬起的鲜土垅。离坦克很近了,雷保森刚要投手雷,那“铁乌龟”却哗啦哗啦又倒退了。

一条凸出的小土岗,横在雷保森和坦克之间。坦克上的机枪严密封锁着这个土岗,雷保森几次想越过去都没成功,他觉得自己像在蒸笼里被蒸,真想暴跳起来。他迅速将手榴弹用劲甩了出去,随即跃起身子,想借烟幕扑上去。不料,“铁乌龟”见有东西爆炸,向后退得更快、更急,然后掉转头逃跑了。

经过浴血奋战,雷保森和战友们最终炸毁了敌人的11辆坦克和1辆吉普车,整个战斗过程危险重重。记者在雷红梅提供的《志愿军赞》一书中看到,一篇名为《奋战七峰山》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役,其中的一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肃然起敬——

雷保森几次想跳起来扑上去,可是,鬼子的两挺机枪死盯着他射击。子弹打在哪儿,雷保森并不知道,可他晓得子弹打得很低,所以,他竭力向前爬。他心里在喊:"快,快,炸掉它!"他忘记了一切,死死盯着标有白五星的美国坦克。手臂和膝盖被石子磨出了血,他不觉得疼,他只想爬快点、再快点。

阻击战中跳崖重伤

不到半个小时,全班9人共炸毁坦克11辆,吉普车1辆,且我军无一伤亡。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班反坦克战斗战绩的最好纪录,也是中国军队的一个之最,其纪录迄今仍未被打破。

由于这个模范战例,雷保森所在的班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称号,他被命名为“反坦克英雄班长”,记特等功一次,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还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称号。

回忆到了这里,雷红梅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带领全班人员打赢了七峰山一战,但是接下来就遭遇了疯狂的报复,他本人也因此受了重伤。“直到去世时,我父亲的肺部还有一个弹片没有取出来。”雷红梅伤感地说。

雷保森等人炸毁敌人11辆坦克,1辆吉普车后的第二天,七峰山东侧和西侧的兄弟部队奉命转移了。美国侵略军集中大约三万人,从三面向七峰山发动了猛攻。战斗激烈又紧张,鬼子的炮弹炸得草木纷飞,烟火遮蔽了蓝天。

此时,雷保森所在的连队奉命留守阻击。一阵暴雨般的机枪子弹,向他们所在的位置射来,啪啪的响声,就像在头顶上要把人的脑袋炸碎。雷保森意识到,这不是一挺机枪,有可能更多,他们只好匍匐前进。

在敌人凶猛的火力下,雷保森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了,他们用尽最后一口气,还在喊着“向前冲”的口号。剩下的同志踏着牺牲者的鲜血,把怒火发泄到了敌人身上,机枪打得没有子弹了,他们就与敌人展开了短兵搏斗,手脚和石头代替了枪弹。

就这样,雷保森所在的连队冒着敌人猛烈的进攻,与对方反复争夺阵地11次。雷保森带领的四班战士在与敌人的白刃战中大部分英勇牺牲,只剩下雷保森和战士周士武。身负重伤的雷保森在掩护周士武滑下山坡后,自己也跳下悬崖。

“父亲每次给我们讲到这里时,总是爱重复着一句话,说:‘宁愿死也坚决不当俘虏’。”说到这里时,雷红梅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告诉记者,从小她就知道父亲身上留有很多疤痕,身体也一直不太好,但是父亲却称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战后,雷保森所在的连队认为雷保森必死无疑,并向上级汇报雷保森已经牺牲,且开了追悼会。连雷保森自己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但死神却再次从他的身边溜走。他在全身负伤11处的情况下被两个朝鲜老乡救起,送到野战医院,不久回国内治疗。

第二十六军政治部委员李耀文将军在为他记功时,想到了后来收复九连阵地时并没有找到他的尸首,怀疑他有生还的可能,随即在《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刊发消息寻找,最后几经周折才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招待所里找到了他。

此时,他在那里当了一名端茶水的招待员,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七峰山的英勇行为。

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雷保森非常低调,他教育子女也要低调行事,但是这并不能就此抹去他的功劳。《志愿军赞》一书中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开国第一战 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一书中讲述了他的事迹,《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中收录了他的信息……

1957年,彭德怀元帅发来请柬,请已在海军长山要塞任职的雷保森到北京参加国庆八周年观礼,还专门为他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的家宴。

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款待了他和其他几位志愿军英雄,逐个询问他们的伤情和工作情况。在合影留念时,毛泽东握着雷保森的手说:“你是志愿军战史上的自豪!”

1992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年逾八旬的雷保森“胜利功勋荣誉勋章”。

“我父亲常说,他是一个逃荒要饭的穷孩子,是共产党救了他,并给了他一切。在战场上,他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士兵应尽的责任,党和国家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雷红梅告诉记者,她父亲伤残不丧志,为了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他从部队离休后经常深入部队、学校作报告。

据统计,雷保森返乡40多年来,为全县干部、职工、中小学生作国防教育演讲860多场,累计听众超过50万人。他先后与2000余名上蔡籍子弟兵保持军地书信往来。200余名战士在他的影响下入了党、提了干。与300余名子弟兵成了忘年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家乡首长”。

雷保森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每次作报告都是强忍着疼痛,仍然讲得激情澎湃。让雷红梅印象最深的是,她父亲在77岁那年,一天之内连续做了两场报告,在原上蔡师范学校引起很大反响。但是,从学校回到家里后,雷保森便大病了一场。

雷红梅的话让记者想起在上蔡街头发生的一幕:由于刚到上蔡时没有找到雷保森的故居,记者便向附近的居民打听,当他们听说记者要采访雷保森的英勇事迹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一个大英雄,说他是上蔡人民的骄傲。

“只要是1976年前出生的土生土长的上蔡人,大都对雷保森的事迹知晓一些。”一位姓胡的上蔡人告诉记者,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过雷保森作的报告,知道他带领全班9名战士炸毁了敌人的11辆坦克1辆吉普车的英勇事迹。

如今,雷保森已经去世7年了,但是人们却从来没有忘记他。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很多人专程赶往上蔡县英雄广场,祭奠这位不怕流血牺牲的大英雄。作为雷保森的女儿,雷红梅在今年清明节祭奠之时,为父亲写了一首缅怀诗——

至亲已故七八年,清明时节倍思念。儿孙满堂归故里,不远万里来祭奠。陵园墓前一炷香,英雄父母好榜样。革命精神永不忘,福泽家族生息旺。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