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艺人张广召 六十五年渔鼓情
摘要: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通讯员 麻启明 文/图 唱到动情时,张广召脸上挂满了泪水。 渔鼓面。 动情演唱。演唱渔鼓时,他一只手不停地在鼓面上拍打。 渔鼓长度为0.9米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通讯员 麻启明 文/图
唱到动情时,张广召脸上挂满了泪水。
渔鼓面。
动情演唱。
演唱渔鼓时,他一只手不停地在鼓面上拍打。
渔鼓长度为0.9米。
打渔鼓是千百年来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旧时打渔鼓的人自称“跑江湖”的道人,在许多古代戏剧和神话传说中常有打渔鼓的道人出现即印证了这一点。渔鼓演唱的内容多取材于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小说等。主要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渔鼓是张果老偷来的
据张广召介绍,渔鼓又称兰鼓,是一种拍打乐器。渔鼓制作较为简单,鼓筒为质地上乘的毛竹做成,长度为0.9米。
传说中流传世上的渔鼓是张果老手中的渔鼓。“简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简单的几句民谣道出渔鼓与八仙传说的关联。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渔鼓本是西天如来佛祖的道签筒,后来被八仙中的张果老偷来玩耍,因怕佛祖追讨,所以张果老总是倒骑毛驴向后看。
后来,打渔鼓的艺人拜张果老为祖师爷,世代供奉。
20岁时,他成了师傅的关门弟子
说起为何走上渔鼓评书之路,张广召有很多话要说。
据其回忆,他的师爷名贾唐,外号老唐僧,是一位演艺方面的行家,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技巧娴熟,在周口一带久负盛名。师傅杨志清外号杨麻子,当年在演艺圈十分有名,除在渔鼓上有高超的技艺外,对大鼓书、坠子书也有较深的造诣,是位曲艺界的全才,先后收了数十个徒弟。
张广召幼年时就对渔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要听说有演出,不管路途远近,他都会去一饱眼福。他悟性好,记忆力强,看后就能照葫芦画瓢表演给小伙伴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广召对渔鼓艺术的向往愈加强烈,学习此门艺术的决心更加坚定,20岁时,他成了杨志清的关门弟子。
经过老师的指点,3年后,张广召凭着精湛的技艺、娴熟的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成为同行的佼佼者,受到师傅和众师兄的称赞。
为传承,他对渔鼓不离不弃
接受采访时,张广召拿出了珍藏的渔鼓向记者展示,并现场说唱了一段渔鼓评书。
“老张可有才了,他经常穿上马褂到小区游园内给市民唱渔鼓评书。”张广召的邻居告诉记者,自从张广召搬到小区后,小区里的欢声笑语就多了起来。
虽然年纪大了,手脚不方便了,但为了渔鼓的传承,张广召从来没有忘记说唱渔鼓,闲暇的时候,就会拿出渔鼓,说唱渔鼓评书。
张广召告诉记者,渔鼓的演唱内容多取材于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小说等,歌颂真善美、鞭挞邪恶丑,表达人们对好生活的向往。渔鼓艺人演唱时,绘声绘色,好似身临其境,听者如痴如醉。
张广召最拿手的渔鼓段子有《关公辞曹》《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马前泼水》等。有时候,张广召也会和老伴一起坐三轮车去市区的一些小游园、广场上唱渔鼓评书。他每次到广场说唱渔鼓评书时,一些年龄较大的听众就会围观喝彩,有人还索要他的联系方式,请他去喝酒。
他希望把渔鼓技艺传承下去
“在50年前的豫南、豫北、鲁南、鲁中直到东北三省,每年的农闲时节就会有渔鼓艺人到乡下演唱。”张广召告诉记者。
对于这个祖国文化瑰宝,张广召何尝不想传承下去?“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渔鼓是啥东西了,更不要说让他们学了。”谈到对渔鼓评书的传承,张广召觉得力不从心,他担心,这种曾经盛行一时的优秀民间曲艺在他身后成绝唱。
因为赚不到钱,渔鼓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张广召说,他不想让渔鼓技艺“绝”在他手里。一说到传人,张广召面带无奈。他说,由于无儿无女,他一直想收几个徒弟,但都有始无终。原因是这一行不好学,学好了也挣不了大钱。对此,我市一些文化界的人士认为,张广召这样的境况使得渔鼓技艺的传承岌岌可危,之后恐怕就没有人记得这项表演形式了。
不过,让张广召欣慰的是,从2015年开始,驿城区政府加大了对渔鼓的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力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针对渔鼓这一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层次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挖掘,对张广召的演唱进行了文字材料、录音和摄像的收集整理,并随同张广召到他的老家周口一带进行走访,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渔鼓的申遗及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