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民俗 民间故事

重阳节的源头及其咏唱诗

2016-09-18 08:2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 屈正平   岁时节俗,是极复杂的文化现

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 屈正平


 

  岁时节俗,是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民族,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节日。这些节日往往都伴随着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流传下来,使节日蕴含着动人的浪漫色彩。在节日里,文人学士吟诗作赋,人们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寻求快乐,迎接吉祥。所以,它又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众生活历史长河中荡漾而起的浪花。重阳节就有这样明丽的特色。
  重阳节的源头,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饮。”按杜公瞻云:“九月九宴会不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桓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人带茱萸香囊,盖始于此“。这里说明了重阳节肇始地区和有关人物。
  汝南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辖豫东南三十七县的大片土地,治所在今上蔡古城岗山,古城垣犹存。费长房,汝南人,东汉方士,“曾为市掾,”经常活动于今汝蔡地区,崇信道教,从仙人壶公学道。壶公是远地来汝南行医卖药的老翁,童颜鹤发,着道家衣冠,自称壶公。卖药治病,药到病除,贫人治病,不取分文,所得钱财,多施舍贫苦人家。奇怪的是房前悬一玉壶,天晚市罢,跳入壶中。壶公的神奇,只有费长房能看到,世人莫知之也。今汝南西北十五里,费长房遇见壶公的地方,唐天宝年间建了金碧辉煌的壶仙观,汝水绕观东流,是汝南旧日著名游览景点。费长房叩首发誓,祈求壶公收为弟子,壶公终于答应其要求,但费长房不能恪守誓言,中途辞旧。临行,壶公为其作符,嘱曰,“以此可主地上鬼神。”此后,他游走乡里,为众人治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汝南的史志文献中,多半载有他在本地区降服鬼物怪异的活动,是个半人半神的特异人物。
  从文献中看到,东汉汝南桓景,是个善良执着,笃信道术的人,他之所以随费长房游学,是缘于父母死于瘟疫,决心访仙求道来制服瘟魔,当他在深山找到费长房的居处时,见大门紧闭,在门外跪了两日夜。他的虔诚感动了仙师,遂收为弟子。当得知九月九日家中将发生灾难时,他严守仙师的教诲,准时带领家人登山,躲避了一场灾难。之后,重九登山、饮菊花酒、插茱萸以趋吉避凶的习尚就流传开来。桓景并不是显赫人物,可能是个比较富裕的农村道学先生,不然就没有随费长房游学的条件,家中也没有那么全的鸡、犬、牛、羊之类的牲畜和家禽。他登的山距家不会太远,所以“举家登山”才能够“夕还”。东汉汝南郡的治所,在今平舆县射桥北上蔡附近的古城,这地区一片平畴,沃野千里,只有上蔡城郊的冈山巍然耸立,自然环境的事实,限定了桓景登的山,只能是冈山即今的芦岗。
  比较起来,九月九日“登山”的活动起源更早。据西汉《长安志》记载,西汉京城长安近郊有一座小高台,每到重九之类的良辰美景,就有许多人登台观赏。因登的是高台,就被人称作“登高”。有民俗学者认为,这就是重阳节登高的肇始。其实长安秋日“登台”的活动,目的在于欣赏天高云淡美好的秋色,是赏心乐事,游览散心的健身活动,与重阳日登山避灾断然不能混同,桓景的重九“登山”,才是真正的重阳节源头。但也应该承认,重阳正式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史传唐黎泌奏请皇帝批准,以中和、上巳、重九三天为三令节,节日活动与东汉以来风俗相同。也许这就是唐以后咏唱重九诗词骤然增多的原因。我们所熟知的如田园诗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年)的《过故人山庄》写诗人在享受故人备办的鸡黍酒宴,开怀畅叙田园丰收热烈的气氛中,情不自禁的说:待到重阳愉快的节日,我会不请自到,还来“就菊花”的。边塞诗人岑参(公元715—770年)在赴安西行军途中,想到长安重九赏菊、饮菊花酒的节俗,写出了《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诗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想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圣杜甫(公元712—770年)沉疴缠身,《九日》诗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在古诗中菊花和重阳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巢(公元?—875年)《不第赋菊》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赋菊》气势磅礴,“待到秋来九月八”,不仅为谐韵,也是为点出重阳节俗。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王维(公元701—761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九佳节他身在异乡,多情的诗人,想到亲情是互相的,由自己不宁的心情,品摩到山东诸兄弟乃至天下人共同的心态,写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传颂千古的名句。也正是由于佳节思亲,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1151年)写的《醉花阴》受到宋明以来诗论家众口一词的赞赏,词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写一少妇度日如年的郁闷生活。情人远别,伴随她的只有燃着瑞脑的金兽香炉和卧具玉枕纱厨;闺房一片沉寂中,觉得那断续的残烟,如同白昼一样悠长。突然间,想到重阳节到了,和情人分别又是一年。“玉枕纱厨”在往昔是和夫婿与共的,而今独对,倍感孤零。天色傍晚,少妇的孤苦实在难耐,对着菊花独自饮起酒来。赏菊饮酒,实是遣愁。旧时双双对饮,意气轩昂,而今独酌,更加烦恼。夜幕四垂之际,蓦地发现有暗香盈袖,不禁脱口喊出:“莫道不销魂!”而无赖的西风又把帘子掀了起来,她抬眼看窗外黄花,大吃一惊,原来“人比黄花瘦”。以萧瑟的秋菊,比闺中少妇独守空帷的清瘦与相思,其景无遗,,其情脉脉,凝炼真切,思妇的形象塑造更为逼真动人了。
  历代诗人对重阳节数不尽的咏唱诗中,都离不开赏菊、插茱萸、登高的节俗,而且多为有感、伤别、思亲而发。但从河南上蔡县志史中看到,其古代诗人对重阳节的咏唱,却别具特色。诗人们重阳节登山不是兴之所至,而是视为不可少的活动,事前相约结伴而行,彼此告诫“菊花天气莫蹉跎”,并且,“囊中归味添茱萸,里心赔有菊花”,早有周到的准备。明末诗人-冀景隽《九月登楼有怀》诗因“无伴独登楼”,难免感到孤寂,美好的秋色也无心欣赏,看到的只是几株阴森的相国塚和荒烟蔓草中的玩河台而已。清代诗人李士英的《重阳偕友登玩河楼》却是别有一番景象。重阳节日将临,就“拟准重阳结队游”,到重阳日,诗人们雅兴满怀,结队登上冈山的玩河楼,放眼四望,“千秋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村圃雨余鸦噪晚,关山霜冷雁鸣秋”。落叶随风、江流贴地、雨余鸦噪晚、霜冷雁鸣秋,伴着结队登山、兴高采烈的诗人,大好秋色,生机勃勃。从诗中也看到,上蔡县重九节登山是例行活动,登的是上蔡古城的“冈山”而不是一般的“登高”。诗人们是乎在乘着古来遗风,步着桓景登山走过的路子,到桓景驻足的地方,只是忘却了桓景的登山是趋吉避凶,而自己是寻求欢快了。这也证实了当年学者研究认为重阳节的源头在上蔡结论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