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文史研究

一座桥 一口井 一位老人的愿景

2016-10-21 08:4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 厂区内挖出了很多古砖。 古井 青砖房魏桥家乡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青石桥,青石桥结构简洁,河中有几个桥墩,桥面由几块巨大的青石板砌成

□晚报记者   王莹   /

reny161052.jpg 

厂区内挖出了很多古砖。

 reny161053.jpg

古井

reny161054.jpg 

青砖房

魏桥

家乡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青石桥,青石桥结构简洁,河中有几个桥墩,桥面由几块巨大的青石板砌成。没有人能说出青石桥的年龄,只能从青石板上那些条深深的锃光发亮的车轱辘印中,阅读出它沧桑的历史。后来,家乡扩建,那座古老的青石桥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的青石桥处,不再有车轮留下的印迹,也不再有过往的行人坐在石板上歇息。

驻马店市开源大道以北、汝宁路西350米,曾经有一座名为魏桥的青石桥。岁月变迁,如今青石桥已不复存在,但关于青石桥的记忆却烙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关于魏桥的故事,当地老百姓是这样介绍的: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十几万大军南征讨伐孙权。大军行至小清河的北岸时天突降大雨,小清河水暴涨,大军无法通过,便停留在北岸数里地的范围内,随后建了很多简易的军营用来囤积草料、军械、军需物资及作将士营房。

大雨连下数月。雨停后大军撤离,剩下了曹军建的囤放物资的营房和在小清河建造的一座石桥。逃荒的难民不断地住进了营房中。中原对农村的叫法是村或庄,可这些难民住的是囤放物资的军营,难民在此居住,就自己起名叫囤庄。时至今日,这里仍然叫囤庄。小清河上的石桥是曹操建的,因为曹操人称魏公,三国时曹为魏王,所以人们称这座石桥为魏桥。

“现在的土地部门地图上标的仍然是魏桥。附近的群众也称这个区域是魏桥。”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青石桥不像现在的拱形大桥离水面远,当时的青石桥有20多米长,下面是用石磙做的桥腿,桥面离水面有四五十厘米,桥面是几十块二十多厘米厚的青石板平行铺成的。石板和石板之间有缝隙,每逢下大雨的时候,河水就会漫过桥面,这时行人就不能过桥了,须等到雨停后,露出桥面才能过桥。

“夏天,青石板的桥面冰凉,大人小孩都喜欢坐在桥面上乘凉。”一位曾经见过青石桥的老人告诉记者,后来,家乡扩建,青石桥桥面被附近的村民抬走了,再后来,曾经被当作桥腿立下汗马功劳的石磙也被人抬走了。

曾经的青石桥,拥有最鲜活的生活气息,那里有不知名的孩童扒着桥面、探着脑袋寻觅幽深的水下那忽隐忽现的影子;那里有十里八村人家吱吱呀呀的车轮声;那里有村民的欢声笑语,有岁月里的动人故事。

古井

有没有一口陪你长大的古井?它深深地镌刻在你的记忆深处,那些挑水的脚步声,那些井台边的笑声,那些摇着轱辘的情景,那些小伙伴嬉戏的画面。

古井,是大地深邃的眼睛。它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地散落在各处,滋养了无数虔诚的百姓,也述说着那些绵延不绝的“市井情缘”。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古人追求和延续了上千年的理想生活。井是生命的源泉,一口古井,意味着一份对故乡深深的牵挂之情。

幽幽古井,悠悠情。用石砖砌成的古井,像守望故乡的眸子,深情而悠远。

距离魏桥东北方向30米,有个魏公酒厂。酒厂厂区内北边至今保留着一口6米多深、直径1米多的古井。青灰色的砖块又扁又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圈成拱形,在土壁中间,古井精巧得像个艺术品。

1017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口古井。

古井贴在一处土坑壁上,有6米多高,直径1米多,砖呈青灰色,每块砖长约35cm、厚度34cm,自下而上,一层一层叠压在一起,形成拱壁。由于深埋土中,除部分砖块有挤压断裂现象外,整体保存得十分完好。

据酒厂负责人魏涛介绍,这个酒厂的厂址过去是村里一块废弃的砖窑地。2005年,他用挖掘机在后院水坑取土时,从水坑一块垮塌的土壁当中意外发现了它。他还向记者介绍,这个地方是一条古驿道。他在取土过程中,还挖出很多碎瓦烂砖,年代都很久远。

据了解,针对古井的年代,驻马店市民俗研究者、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张钰在看过古井的照片后,十分肯定地认为这口井的建造年代在明末清初。据张钰了解,用这种长方形、又扁又长的青砖建造水井只在明末清初最流行。而且,这种青砖本身就是异形砖,是专门用于造井的。如果没有猜错,这口井的年龄有400500年。不过,张钰也表示,这口井到底有多大年龄,最好还是请专家论证。

“古井最初有3米多深,2005年,眼看古井要坍塌,我就用土把古井围了起来,在井口处用水泥砖接了7层。每到雨季的时候,古井里就储满了水。夏天的时候井水冰凉冰凉的,大家都用它冰黄瓜、啤洒。”魏涛说。记者看到,为了保护古井,魏涛还给古井做了一个可提拉的大铁盖,盖在井口。

从魏涛的话语里,记者仿佛看到了古井旁忙碌的人们,端着大盆、拎着小桶,他们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他们一圈一圈地摇着轱辘,老井也开始嘎吱地吟唱,声音古老悠长,犹如一支百唱不厌的老歌谣。

轻巧的脚步来了,稳重的脚步走了,纯净透明的古井水被分散到千家万户,泡成清茶,酿成美酒,调成鲜羮,散发着它余味绵长的馨香。古井到底有多大年龄?或许,从古井旁边一排风化的青砖房可以见证古井的历史。

青砖房坐北朝南,6间,东西走向,墙体的青砖已经风化剥蚀,用手轻轻一摸,会有砖末吸附在手上。

“青砖房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造的,现在房子里住了2名工人,夏天住在里面不用吹风扇。” 魏涛说。

老人的梦想

踩那径羊肠道,嗅一整山野花香,连绵斑驳的砖墙,潺潺的河水,虫鸣嘹望处,恰有老人用一生时光在默默守望。天空中无数星星照亮你心中的梦想。

1017日下午,推开魏公酒厂两扇红色的铁门,迎面扑来的酒香、花香沁人心脾。厂区的院落里,木瓜树、桂花树、皂角树、白果树、黄荆树等郁郁葱葱,像极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游园。

“魏公酒厂厂区内及周边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物。魏公酒厂起源于曹操在平舆县的月旦评与东汉末年著名贤士许靖、许邵三人畅谈共饮,曹操成就霸业后亲定其为贡酒。我国有5000多年的酒文化,建一座酒历史博物馆,有文化、有实物、有历史资料,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所有这些都是其他文化类没法相比的。”魏涛说。作为魏公酒厂的负责人,今年77岁的魏涛为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做了很多的贡献。他告诉记者,从魏桥遗址挖掘出的历史文物目前大部分集中存放在魏公酒厂厂区内。

除此以外,魏公酒厂50亩地的厂区内挖出了很多古砖、各种形状的古瓦及陶瓷片。有关研究人士鉴定,有明显年代特征的汉砖、明砖、瓦的种类很多,还有晋、汉、唐朝的彩绘陶瓷。“挖出最多的是厂区的北面和西面,北面挖下去一米多还是古砖堆,西面两米以下堆积的都是六十多厘米厚的古砖、瓦、陶瓷片。从挖出的大量古砖、瓦、铜钱来看,多个朝代在此建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这里很可能是一个流动、居住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比较兴旺发达的地方。”

多年来,魏涛一直有个愿望,想修建一座酒历史博物馆。“我国是世界上五大酿酒国之一。文物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有文物证明酿酒历史已有5000多年,酒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了极其深厚的酒文化。特别是历朝历代的贤士名人写下了文学水平极高的诗词和文章。为了建一座高标准的酒博物馆,建厂以来我收集了很多有关酒类的文物、资料、图片。酒博物馆建成后将真实地反映我国5000年的酿造酒历史和酿造酒工艺。”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