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造访河上街

2016-11-04 07:2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张付军 前不久,趁受邀参加漯河日报社承办“新媒体、新机遇、新挑战”高峰论坛的机会,我第一次造访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漯河河上街古镇。

张付军

       前不久,趁受邀参加漯河日报社承办“新媒体、新机遇、新挑战”高峰论坛的机会,我第一次造访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漯河河上街古镇。

河上街古镇坐落于漯河市泰山路南段西侧,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1000,是一座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聚中原民俗文化,集旅游、聚会、商务、民俗、娱乐、时尚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性广场。沿街两侧,古典建筑青砖黛瓦、斗拱飞檐、高低错落。商铺门前,大红灯笼高挂、蓝色旗幡招展,身着古代服装的店员躬身相迎。青石铺就的路面及两旁的石栏上,镌刻着孝义忠勇等代表国学内容的文字和图案。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清清的河水和一座座小桥更是给小镇带来无限的灵气和生机。这一切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漯河的历史和文化、展示着漯河的厚重和魅力、张扬着漯河的个性和独特。

陪同参观的漯河日报社同仁很热情,我们一边聊、一边看。走过景区东北向的河上街青石牌坊大门,便在布衣巷口的一家小吃店门前驻足下来。着明清短装服饰的伙计看起来非常干练,招呼我们坐下后便开始介绍他们的小吃。伙计说得眉飞色舞,我们也听得饶有兴致。这条布衣巷有三十多家小吃店,每一家小吃都有不同的来历和各自的特色。看着这一家家次第排开的小吃店,一身身清一色明清服饰装束的店员,布衣巷霎时间把我带回了遥远的年代。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从明朝嘉靖年间在此开埠直到民国初年,漯河凭借着沙澧两条河流在此交汇带来的通航便利,成为中原一带的水运中心。那时的这里,舟楫穿梭通江达海、商贾云集街市繁华。“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正是当时漯河的写照。可以设想,那时来往的商人和船工纤夫在寒冷的冬天,能在沿街的店铺里喝上一碗滚烫的豆腐脑或羊肉汤、吃上一块冒烟的酥油饼驴肉火烧,是何等的惬意和满足。民国以后,虽然水运逐渐淡去了,但随着京汉铁路的筑成和漯河车站的设立,漯河的交通枢纽地位越来越加强,并逐渐成为了一座城市。我的老家距漯河市区五十里地,儿时大人们常在夜晚指着东南方向一处明亮的地方说,那是河上街。今天在这里,铁路、高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开源集团等知名企业享誉中外,漯河已成为区域性的交通中心和内陆发达城市。

“快、快,我们几个在亭上合影留念。”在同行的几个山东同仁呼唤下,我们一起登上了一个叫“受降亭”的亭子。受降亭建在古镇的一处高台上,亭内石碑上的碑文,记载着当年接受日本战败受降的经过。19377月,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饱受日寇铁蹄蹂躏。作为抗日的主战场,英勇的漯河人民在此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共赴国难,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19458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打击下,日本被迫战败投降。1945920,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了日军的投降,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河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递交投降书。为纪念这一让中国人民难忘的历史时刻,漯河人民自发捐建了受降亭,使漯河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手抚着斑痕累累的石碑,凝视着一行行记载当时受降经过的碑文,不禁油然心生无限感慨。是啊,抗日的硝烟虽然散去,但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允许少数别有用心之徒篡改。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增强人们对和平的坚守,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澄澈。这时,一群信鸽掠过广场,给闲适的古镇更增添了一份祥和。

我刚刚缓步走下受降亭,蓦然发现不远处许多人簇拥着走进了一处建筑。惊讶之余,便朝那座建筑移步,原来这里是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再经打听,那群人是外地的某个乡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前来参观学习。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是创设河上街古镇景区的漯河市干河陈村重点打造的一处景点。2014111,第十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干河陈村召开,包括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个村的800多名“村官”代表参加了论坛,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由此设立。纪念馆展示着历届全国村长论坛的有关图片、全国知名村发展情况介绍、部分著名村带头人的语录等。据纪念馆讲解员介绍,干河陈村走的是一条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尤其是近些年来,他们依靠紧邻漯河市区的优势,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按照“退出一产、优化二产、大力发展三产”的思路,以股份制企业开源集团为投资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使得这里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开源新城,并成为河南省农村城市化的典范。2014年,村集体经济共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收益8000多万元,纳税47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村民说,是党的领导和集体经济使他们走上了富裕发展之路。

走出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我在想市场经济不一定是私有经济,集体经济完全可以走市场经济发展之路。漯河市的南街村、北徐村、龙堂村,这些全国知名村走的不都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吗?

    河上街,你是漯河千百年历史的缩影。干河陈村,你是现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星。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有时间我还回来看你。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