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房产 房产资讯

京沪深步入存量房时代 热点城市或面临量价回调

2017-01-06 14:3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新华社上海1月5日电 题:京沪深步入存量房时代 热点城市或面临量价回调  新华社记者郑钧天  中国指数研究院4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2016总结与2017趋势展

   新华社上海1月5日电 题:京沪深步入存量房时代 热点城市或面临量价回调

  新华社记者郑钧天

  中国指数研究院4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2016总结与2017趋势展望》显示,由于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新房供应日趋减少。大量购房需求已转向二手房市场,存量房交易量不断扩容。未来二手房成交主导市场的趋势将不断强化。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热点城市存量房交易数量远远超越新房。2016年1至11月,北京市二手房销售套数是新房的4.8倍,上海和深圳二手房与新房销售套数比分别为3.3和2.4倍。

  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在“2017首届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上表示,新房时代与存量房时代由于参与主体不同,市场运行机制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在存量房时代,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都是个人,市场是典型的C2C格局。房屋的高总价促使市场形成了典型的‘先卖后买的升级置换’链条,即‘以小换大,以老换新’。未来一线城市新房市场郊区化与高端化并存,刚需与部分首改客户则被挤压至二手房市场。”

  从全国来看,2016年房地产政策环境由松趋紧,因城施策严控市场风险。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楼市全年成交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城市分化态势延续。国庆节前后,各地政府密集出台调控政策,四季度市场走势渐趋平稳。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称,热点城市房价涨幅显著,调控收紧后价格趋稳。受阶段性供求紧张及地价上涨影响,热点城市房价快速攀升,2016年1至11月,全国百城住宅价格累计上涨17.83%,较2015年全年扩大13.6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20.95%,二手房价格涨幅也处于高位。在四季度多城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后,热点城市的新房及二手房价格涨幅均出现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各类购房需求持续释放,房地产交易高位运行。5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超两成,绝对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从成交结构来看,核心一二线城市各层级产品总价提升显著,由于热点城市的改善需求积极释放,成交结构上移导致大户型成交占比提升。

  报告显示,百亿级房企市场份额升至五成,行业整合加速。2016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再创新高,百亿房企扩容至131家,市场份额升至50%,其中恒大、万科及碧桂园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在良好销售业绩支持下,企业现金流充裕,拿地意愿强烈,进而导致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高热。2016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涨38.7%,平均溢价率为43.13%,较2015年提高26.91个百分点。

  黄瑜预测,2017年因城施策将在控风险与去库存基调下不断深化,热点城市面临量价回调,而三四线城市有望延续平稳走势。“2017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进入量价调整阶段,但不同城市仍存在不同的市场机会。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成大概率事件。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或自身产业优势显著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备潜力。”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回调,新开工小幅下降,投资低速增长”的特点。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降幅达12.8%至14.8%,其中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将呈现下降,二线城市降幅较为显著,三四线城市市场波动平缓。一二线城市销售回落,新开工意愿不足,而前期土地成交处于低位,将使全国新开工出现小幅下降,预计全年降幅在3%以内。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