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综合资讯

从红包的“打扮”看它的变迁

2017-01-26 09:0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y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从红包的“打扮”看它的变迁 □周刊记者 董莉莉 找呀找呀找红包,找到一个大红包!看到满街都是红包,你的心是不是早起程去寻找红包了?去年除夕,大家坐在家

从红包的“打扮”看它的变迁

 

□周刊记者   董莉莉

wangk1701118.jpg

 

找呀找呀找红包,找到一个大红包!看到满街都是红包,你的心是不是早起程去寻找红包了?去年除夕,大家坐在家里刷红包,而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街头“抢红包”

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的习俗之一。红包文化出自国人的礼尚往来,体现的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如今,它演变成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红包、抢红包,也成为佳节的必备品之一。

有些人要问了,红包是怎样来的呢?现在,记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红包的演变史。

红绳穿线

据了解,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出现在汉代,有的钱币正面铸有吉祥语,背面铸有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到了明清,压岁钱大多被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红纸包钱

红包封出现在唐代,当时是用手工织的布袋做“封面”,仅限于宫廷及官方使用,民间则以寓意吉祥的鲜红色纸,包着一张写满祝福字句的字条,送给亲朋好友,以表心意。

第一代印刷的纸质红包封,约产生于1900年。当时印刷术开始使用,红包封得以问世。当时的所谓红包封,做法非常简单,即以红纸印上黄油,再于未干的黄油上缀上金粉,效果与现今烫了金字的红包封一样,图案简单,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民国以后,红纸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电子红包

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一夜走红。为了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人们在相互讨要、分发的欢乐中拉近了人际距离,让传统的“发红包”注入网络社交的新元素。

2015除夕,有很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并用微信摇一摇参与节目互动,抢微信红包。一场好看又好玩的全民狂欢就这样被“摇”出来。

2016年除夕,微信群里抢红包最好也一个不漏,得空还要去QQ红包“刷一刷”……“发红包”“抢红包”似乎成了一种新年民俗。

但是,一项针对红包的调查结果令人忧虑。调查显示,20.69%的受访者称,曾因收发红包与亲朋好友产生过不愉快。19.54%的受访者认为,2016年春节因家庭成员沉迷抢红包影响了节日氛围。

2017年春节,相信大家不再“摇一摇”或者盯着群红包,更多的是拿着手机奔赴各个“藏宝点”,因为今年支付宝和腾讯都将目光投向了AR的玩法。记者认为,与坐着收发红包相比,这种红包确实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