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路线图划定 钢铁煤炭去产能再发力
摘要: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在国新办 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去产能的要求会更高,发改委正在编制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春节前有望出台。在近日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在国新办 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去产能的要求会更高,发改委正在编制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春节前有望出台。在近日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个省份的政 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和“僵尸企业”出清目标,钢铁大省河北、煤炭大省山西和内蒙古的去产能持续发力。分析人士认为,在供给侧去产能加 速出清的逻辑下,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将进一步缓解,有助于价格回升。
部署去产能
近期各省份相继召开两会,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年去产能的具体目标。
作为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将压减炼钢产能1562万吨、炼铁1624万吨。加快廊坊、保定、张家口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和承德、秦皇岛钢铁产能部分退出。2017年将压减煤炭产能742万吨。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将坚定去产能,关闭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左右,退出钢铁产能170万吨。
黑龙江省2017年煤炭行业将去产能1010万吨,封存炼钢产能610万吨。辽宁省2017年将关闭产能低于9万吨的煤矿179个,产能9万吨及以上煤矿 务必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吉林省2017年将坚决关停15万吨以下煤矿,压减煤炭产能314万吨。推动通钢集团压减炼铁产能80万吨。支持亚泰水泥等企业减 量重组,压减水泥熟料产能500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将完成55万吨钢铁、120万吨煤炭产能的退出任务。河南省将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云南省煤炭行业将去产能154万吨。
除钢铁和煤炭外,河北省等地明确了2017年水泥、平板玻璃、电力行业的去产能目标。
华泰证券 认为,从已公布数据看,钢铁大省、煤炭大省的去产能力度不减,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在供给侧去产能加速出清的逻辑下,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进一步缓解,有助于价格回升。
处置“僵尸企业”
北京、浙江、广东、湖北等明确了2017年“僵尸企业”出清目标。
河北省提出,2017年将完成4家“僵尸企业”出清。
北京市提出,将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支持分类处置50户以上“僵尸企业”。
青海省提出,将研究制定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政策。
广西自治区提出,将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出台处置方案,做好职工转岗分流,加快关停企业出清,建立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机制。
浙江省提出,认真完成处置3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的目标任务。2017年省属“僵尸企业”出清率要达到50%以上,2018年底基本出清。
企业兼并重组也是去产能的路径之一。贵州省提出,2017年将继续坚持兼并重组与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相结合,深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典型示范主体企业的带动作用。
钢煤价格或保持稳定
方正证券 认为,中央即将出台的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有望成为钢铁板块上涨的新催化剂。
除比较确定的取缔国内地条钢等违法产能政策之外,其他去产能的任务目标也会出台。根据发改委最新的表态,预计2017年去产能的任务应该会在 5000万吨左右。2016年各省上报的去产能完成量超过9000万吨,但其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无效产能,预计2017年去产能工作中有效产能的占比将提 高,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2017年煤炭、钢铁去产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煤炭“十三五”规划与“十三五”节能减排方案的发布,2017年煤炭市场仍是去产能的重要阵地。煤炭供给侧的有效控制有利于煤炭价格总体企稳,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延续稳定态势,行业趋势向好。
华泰证券认为,2017年去产能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2016年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去产能的大方向不变,但需在淘汰落后产能与维持价格平稳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中国经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