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县区 正阳县

闵立荣 坚守乡村的老篾匠

2017-02-08 08:1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y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闵立荣 坚守乡村的老篾匠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王国全 文/图 本报讯 你还记得儿时的竹席、竹篮、筛子吗?如今,塑料、不锈钢等制品融入人们的生活,

闵立荣   坚守乡村的老篾匠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王国全   /

guojg170279.jpg

 

本报讯     你还记得儿时的竹席、竹篮、筛子吗?如今,塑料、不锈钢等制品融入人们的生活,竹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篾匠这个行当也变得鲜为人知。然而,正阳县有一位67岁的老人名叫闵立荣,他依然坚守着竹编这门手艺。

捡起竹编手艺

前不久,记者来到正阳县永兴镇吴相村小刘庄闵立荣家,看到他家院子里放着已做好的竹编制品。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用两只手拿着篾条,专心编织。只见篾条纵横交织,上下翻飞,很快,一个篮子的帮就编好了。

“一个这样的篮子,年轻的时候一天可以编两三个,现在年纪大了,一天一个也编不了。再说了,编多了也没人要。一个篮子可以卖十五六元钱。”闵立荣说,他老伴患癌症花了十几万元钱,他年纪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就将竹编手艺捡了起来。他现在每个月靠编竹器,能收入一千多元,勉强维持生活。

记者看到闵立荣十根指头像树根一样粗糙,手上都是被篾片刮伤的痕迹。正是用这双布满“沟壑”的手,闵立荣编出了数不清的竹器,同时也编织着他平凡的生活。

16岁开始学竹编

“我16岁开始学习编竹器,如今过去50多年了。”闵立荣说,他16岁那年初中毕业,向该县铜钟镇篾匠高大华学习竹器编制技艺。闵立荣在当地属外来户,家境贫寒。他用1年时间学会了编篮子、箢子等。编箢子是他的绝活,编得底平、帮圆,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用量很大。靠着这门手艺,闵立荣的家境也有了很大改观。

闵立荣说,编织竹器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要挑选上等的竹子,回家后把它截成所需的长度,随后把竹节刮平,再用竹刀把竹子破成两半,再把它截成一小根一小根竹条,这道工序叫破竹。再用竹刀把每根竹条分成8根很薄的篾,这是个绝技,篾薄得像纸。为避免伤到手,闵立荣在刀的背面放了一小块竹片,这道工序叫分篾。因为分好的篾上有好多毛刺,他就在一条长板凳上绑个刀片,然后用脚踩着板凳,竹子在刀片上刮几遍后,毛刺没有了,这道工序叫刮青,竹子处理好之后才能编竹器。

 “现在会竹编的人越来越少,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觉得编竹器不挣钱不愿意学。”老闵说。

 “老闵手艺好,为人忠厚,编的篮子、鱼笼、鸡罩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每次赶集也能卖上十件八件的。”一村民说,农村有“逢”、“背”集之分。遇到逢集,老闵就会将编织好的竹器拿到集上卖。老闵的活做得细,成为永兴镇集上的知名篾匠。

 “我和竹子打了几十年交道,舍不得放下它。”闵立荣说,做这个,又吃苦、又赚不了钱。不过,这辈子,他都会一直做下去,让人们记住这个即将消失的民间手工技艺。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