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2025-07-30 11:19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到武汉外围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创建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成立7个师,其中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基干队伍均从竹沟出发,汇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另外三师、七师也有从竹沟派出的干部和战士。

18批4800多名新四军抗战力量由此奔赴前线

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记者 张 锟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刘少奇同志和李先念同志的雕像巍然屹立。  记者 王家恒 摄

  李先念同志与战友在竹沟北窑商议军事。 (资料图片)

  彭雪枫同志为战士讲述游击战术。 (资料图片)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这首在豫南大地传唱的歌谣,生动再现了确山竹沟在抗战烽火中的光辉岁月。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曾经的驻地,竹沟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不到两年时间里,先后输送18批4800多名抗日干部,并成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基干队伍的出发地,被誉为中原抗战的“红色摇篮”。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的竹沟镇,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风景秀丽,地势险要。竹沟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是我国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烈日当空,暑气蒸腾,却挡不住参观者追寻历史的脚步。“迎面屹立的雕像是在竹沟工作过的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李先念。”随着讲解员的指引,我们缓缓步入馆区,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回溯。

展厅里,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着烽火岁月,一张张褪色的油布画勾勒出抗日斗争的身影,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遗物镌刻着奋斗痕迹……这些无声的展品,正以最有力的方式诉说着“小延安”军民一心、共赴国难的峥嵘往事,将竹沟作为抗日干部摇篮的荣光,静静铺展在每一位参观者眼前。

1938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对鄂豫边工作决议》,要求河南省委应以竹沟为中心发展工作,加紧发展党的组织,明确指出“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量,设教导队吸收青年学生,除训练参加部队工作外,重要还是要创造党的干部,扩大边区,并帮助民众团体训练群众工作的干部”。

河南省委决定,在竹沟以留守处名义,由彭雪枫主持开办军政教导大队,为组建河南乃至华中抗日武装培训各级军政干部。教导大队大量招收青年学生,短短十几日,来自开封、郑州、武汉及豫南各地的300多名立志抗日救国的青年学生和工农分子踊跃投奔竹沟,报名参加。

教导大队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形式创办,每期3个月,培训对象包括青年学生、有志青年及部队中的基层干部等。从1938年2月下旬至1939年10月,教导大队共办4期,培训军政骨干近2000人。这些学员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学习内容涵盖军事战略、战术、政治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等,为他们日后投身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至竹沟。为了大量发展党员,壮大抗日力量,省委在办好军政教导大队等训练班的同时,开办了6期党训班,每期3个月,培训全省县区级党的干部1000多人。此外,省委还在竹沟举办了3期青年干部训练班、4期地方武装干部训练班和妇女部、电台、机要、卫生、司号等训练班,培训各类干部800多人。

“竹沟抗日根据地主要完成了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培训干部,二是发展与组建新四军基干队伍。”驻马店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李铁军介绍。

竹沟不仅是干部的摇篮,更是新四军重要部队的出发地。

1938年3月,已经壮大到1500多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奉命开赴皖东敌后。1939年6月,以八团队为基础成立了第五支队。皖南事变后,四、五支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师。

1938年7月,豫东一带沦陷。河南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竹沟留守处抽调一个中队七八十人组成新四军东征先遣大队,进入豫东地区,与当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会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9月,第二期教导大队毕业后,组成新四军东征游击支队,在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的率领下,从竹沟出发,进入西华县。10月,东征游击支队在杜岗与豫东地区抗日武装会师整编。全支队扩大到1000多人,改编为三个大队。从此,游击支队与豫皖苏人民团结战斗,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南下,到武汉外围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创建抗日根据地。独立游击大队由从竹沟留守处抽调的一个武装中队和60多名红军干部组成。4月,中原局又派陈少敏率领50多名干部和竹沟留守处一个武装中队共计400多人,南下与李先念等率领的部队会合。鄂中、豫南党的武装后统一整编为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队伍不断壮大,到1941年4月,发展成为1.3万多人的新四军第五师。

据史料记载,全民族抗战爆发不到两年时间里,竹沟先后向中原敌后输送18批基干武装共4800多人,其中党员骨干3000多名。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成立7个师,其中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基干队伍均从竹沟出发,汇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另外三师、七师也有从竹沟派出的干部和战士。

竹沟,这座被誉为“小延安”的红色热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所孕育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至今仍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