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兵工厂”毛家棚
摘要:文化“兵工厂”毛家棚——探访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旧址(上)□晚报记者 户向阳/文 王莹/图驻马店很多人都知道,1938年~1939年,“小延安&rdqu
文化“兵工厂”毛家棚
——探访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旧址(上)
□晚报记者 户向阳/文 王莹/图
驻马店很多人都知道,1938年~1939年,“小延安”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但知道中原局印刷厂的人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得知中原局印刷厂在大山深处的确山县石滚河镇毛家棚村,并在那里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怀着崇敬的心情,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毛家棚村,探访那段沉寂的历史。
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旧址就在这个山头上。
如今的毛家棚村
走进毛家棚村
毛家棚村位于确山县石滚河镇西约15公里处,竹沟镇西南方向大约13公里处,南临桐柏,西接泌阳,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由于位置偏僻,又是山区,毛家棚村不好找,好在记者找到了一位“向导”。
这位“向导”叫杨中,毛家棚村杨庄人,在毛家棚小学执教42年,把一生的大好时光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2012年,在市教育局、天中晚报社和河南蓝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杨中被确山县推荐参加评选并顺利入选,成为驻马店市首届10名“最美乡村教师”之一。当年9月7日,时任驻马店市委书记马正跃专程到毛家棚小学,看望慰问杨中和他的同事们。2016年底,杨中退休后,到确山县城居住,接送孙子上学。得知记者前去采访,杨中主动要求给记者当“向导”。
从石滚河村向西,汽车驶上一条乡村公路,虽然山路蜿蜒崎岖,但都修成了水泥路,并不难走。尽管是冬季,路两侧的风景依旧美丽,山里的群众杀猪宰羊、下粉条,准备着各种种样的年货,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汽车向西行驶大约半个小时后,进入了毛家棚村境内,路两侧的山也越来越高,真正进入了大山深处。经过杨中联系,毛家棚村党支部书记金新贵也特意在村里等待着记者。
金新贵是地地道道的山里汉子,高高的个子,敦厚朴实。他是毛家棚村杨庄人,和杨中同村。1987年,24岁的金新贵开始当村干部,至今已经在村里工作30年了。1995年起,金新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的情况特别熟悉。
金新贵告诉记者,毛家棚村辖13个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组,全村1200多口人,过去行政村的名字叫张庄村,由于毛家棚村是中原局印刷厂所在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为了更好地宣传毛家棚村,1996年,经村民同意,报上级批准,就把行政村的名字改成了毛家棚村,村小学也改名为毛家棚小学,沿用至今。
说话间,两人带领记者向毛家棚自然村赶去。
探访印刷厂旧址
毛家棚村东西跨度大约8公里,毛家棚自然村在最西侧,是确山、泌阳、桐柏三县交界地带。村里只有100多口人,几十户人家,但不少村民都盖起了两层小楼,红顶白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看上去非常漂亮。
村子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至于村子为何叫毛家棚,已无从考究,村民也说不清,多数村民姓毛。村里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和群众基础,这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在这里办印刷厂的原因之一。
村民毛世昌1936年4月加入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手枪班班长。他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战功卓越。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9年3月任福建晋江军分区司令员,后又任福州警备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等职,1978年改任福建省军区顾问,1980年12月离休,2001年4月在福州逝世。
俗话说,靠山吃山。金新贵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种有不少竹子,村民除种庄稼外,多数靠编竹席、篮子、筛子、茓子挣钱,近几年,一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还有不少村民在家种植木耳、银耳等食用菌,经济效益不错。
中原局印刷厂就在村东南侧的一个小山头上,紧邻村子。山虽然不高,但树木茂盛。金新贵告诉记者,除了毛家棚村群众基础较好外,中原局在这里办印刷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便于隐蔽。
“这里群山环绕,过去又没有正儿八经的路,群众出行都很难,所以便于隐蔽。”金新贵说,从竹沟镇到毛家棚村虽然只有13公里,但要翻山越岭,很不方便,更何况过去只有小土路。多年前,几位县里的老同志从竹沟镇去毛家棚村,由于是下午,又恰逢下大雪,迷路了,走了一夜,天快亮时才走到毛家棚村。
杨中告诉记者,过去,群众为了躲避土匪,在山上搭建了一些毛草棚,中原局就把这些毛草棚修缮一下,作为印刷厂用房。
“二三十年前,印刷厂用石头砌的墙还在,后来村民开荒,就把这些墙推倒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杨中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没有保护意识,印刷厂的旧址遭到破坏,还有现场发现的石印版等,现在都找不到了。“这也成为一大遗憾。”杨中惋惜地说。
拜谒烈士孙继库之墓
金新贵、杨中带领记者,从这个山头的西侧,绕道来到山南侧半山腰处的一座墓前。墓的周围,砌有大约1米高的墙,周围种有几棵柏树,一座石碑立在墓前,显得庄严肃穆。
“这就是印刷厂工务科长孙继库烈士的墓。”金新贵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墓碑的正面写着“孙继库烈士之墓”几个大字,落款为:“确山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三年清明节。”
墓碑上写着烈士的生平:孙继库,男,汉族,1893年生,哈尔滨市双城县人,14岁时随亲友去海参崴沙俄一家印刷厂当童工。1917年参加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印刷厂工运部长。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任远东党支部委员,中东铁路工会主席。“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中央交通部长,负责中共满州省委的联络工作。1934年赴江西苏区途中被捕,被押苏州反省院,西安事变后出狱,沿红军长征路寻至延安,分配到中央印刷厂工作。1939年夏,经中央调到竹沟抗日根据地,在毛家棚中原局印刷厂任工务科长兼工会主席,同年1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竹沟惨案”,孙继库随厂撤退途中病发遭敌枪杀,时年47岁。
金新贵告诉记者,孙继库烈士是在印刷厂遭到破坏、人员撤退过程中,被敌人杀害的。当时牺牲在印刷厂南侧大约1.5公里处一个大山头的山岭上,也就是确山、桐柏分界线的地方,现在叫牛屎大岭。敌人走后,村民把他就地埋葬在牺牲的地方,后来墓被山洪冲刷的找不到了,1990年,他们村为烈士重修了墓。
“考虑到烈士的墓离印刷厂旧址和毛家棚村较远,不方便为他守墓,1996年,我和村民一起,又把烈士的墓迁到了现在的地方。”金新贵告诉记者,2003年清明节,民政部门为烈士立了碑。
金新贵告诉记者,孙继库烈士牺牲已经78年了,不论墓在以前的地方,还是现在的地方,村干部和毛家棚村的村民都志愿为烈士守墓。现在,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带领村干部、村民和毛家棚小学的师生一起为烈士扫墓。
“烈士牺牲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为他守墓、扫墓,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的英灵,把烈士的精神发扬光大。”金新贵动情地说。
中原局印刷厂如何组建的,都印了哪些书籍材料,又是如何被敌人破坏的,本报下期《天中历史》栏目继续为您讲述。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