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企业立足市场要闯多少关
摘要:□ 王凌方近一个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新闻不断,围绕新兴造车企业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2月27日,云度品牌发布,同时亮相了两款SUV——π1和π3;3月1日,兰州知
□ 王凌方
近一个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新闻不断,围绕新兴造车企业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2月27日,云度品牌发布,同时亮相了两款SUV——π1和π3;3月1日,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投资获批,成为第11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3月7日,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联合国机资本、中机国际、中国电器院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目前国内新兴造车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一类是造车计划雄心勃勃但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后者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先拿到生产资质,而前者虽已获得了生产许可,但能否存活仍需市场检验。
在笔者看来,新兴造车企业要想在市场立足至少得过四道关。
第一关,资金是否充足?汽车制造业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除了最基本的土地、厂房、设备,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即便如此,研发出的车型能否被市场认可也还是未知数。按照国际惯例,车企非畅销车型的研发费用会分摊到畅销车型,但前提是得有畅销车型,而这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无疑是一大挑战。
第二关,人才储备是否足够?新兴造车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无一不在斥重金“招兵买马”,聘用大量技术、营销领域的人才。对此,笔者也想提醒一句,拥有很多人才不代表拥有一个良好的团队。这些人才大多来自不同体系的汽车厂家,教育背景、工作方式各异,能否顺利磨合、协作,十分考验企业领导的能力。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十只老虎的战斗力远不如十只狼,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如何团结好优秀人才是个大学问。
第三关,品牌能否被认可?品牌能否被认可和产品的定位息息相关。以观致汽车为例,虽致力于打造高端品牌,产品质量也受到认可,但奈何“叫好不叫座”,市场接受度并不高,品牌成立十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当然,品牌被认可也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和恰当的市场宣传。
第四关,销售体系如何建立,售后服务能否跟上?产品从生产者处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合理的销售模式弥补了产品、服务和消费者之间的缺口,对产品的销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兴造车企业是借用原有传统销售渠道,还是单独建立销售渠道或是其他商业模式,也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此外,售后服务品质更是决定产品能否被认可的关键因素。传统汽车的维保主要在4S店进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最容易出现问题,但目前的状况是,整车厂不了解电池,4S店更不了解电池,电池的维保严重依赖电池生产企业,这为新能源汽车售后埋下了巨大隐患。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商业模式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普遍没有解决这一难题。
以上四关主要是针对已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新兴企业,而在媒体上炒得火热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目前尚未有一家获得资质,看来得加把劲了。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