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扶贫“责任田” 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要:精耕扶贫“责任田” 打赢脱贫攻坚战——汝南县农信联社精准扶贫纪实通讯员 杨建国 今年初以来,汝南县农信联社不断探索和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普惠
精耕扶贫“责任田” 打赢脱贫攻坚战
——汝南县农信联社精准扶贫纪实
通讯员 杨建国
今年初以来,汝南县农信联社不断探索和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以普惠金融夯基础,靠支持产业促脱贫,努力找准扶贫支点,有效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政府认可、群众满意的良好效应。至6月末,该联社发放扶贫产业贷款金额6400万元,直接带动2536户贫困家庭;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360万元,及时满足了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
发展普惠金融
为脱贫奠基础
该联社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构建支农、惠农、便农“支付绿色通道”,在县域同业率先实现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120个;新购置的全县首台“流动银行车”投入运营,能够流动服务偏远乡镇,并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使群众不出家门口就能办理存、取款业务;以“金燕快贷通”为小额扶贫贷款产品品牌,不断满足贫困家庭创业和低收入人群信贷需求。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59户、金额1360多万元。
培育产业链条
为脱贫搭平台
该联社立足行业优势,创新担保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定向精准支持优势产业,发挥“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带动脱贫”的传导机制,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扶贫攻坚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汝南县金融扶贫扶持办法》,及时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并根据县政府制订的2017年度产业扶贫项目计划,不惜贷、不惧贷,重点支持了3家涉贫企业发展和扩大再生产项目,向河南金鹏管道有限公司新上年产10万吨管件管材生产线,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950万元;向汝南县华翔牧业有限公司扩大再生产发放贴息贷款2950万元;向汝南县超越汽车装饰有限公司发放扩大生产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上半年已累计放款扶贫产业贷款640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户2536户。
实行网格管理
保扶贫精准度
该联社开发出了网格化金融服务系统,并将其应用到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和建立信用档案等项具体工作之中。该系统通过与县扶贫办对接,将县扶贫办采集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姓名、贫困属性、证件号码、地址等信息导入该联社所开发出的系统中,由客户经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优势,进行入户再调查,逐户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通过进行现场拍照,录入客户身份证件、家庭居住房产、家庭资产等影像资料,完成采集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同时,填写电子调查表,全面了解贫困家庭收支、发展生产意愿和贷款需求等信用信息,最后将信息拍照上传,由GPRS对贫困户家庭住址进行卫星定位。该系统的运用,不但能够完整做好对贫困户家庭的贷前调查,还能在贫困户有贷款需求时,根据已建立的电子档案,免除贷前调查,实行网上审批,可随时满足贫困家庭对扶贫贷款的资金需求。至目前,已完成对贫困家庭4236人的信息采集,并建立了个人电子档案。
发挥金融杠杆
展脱贫新领域
为落实驻马店农商银行“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力争打造农商银行系统金融扶贫品牌”的工作要求,该联社成立了三农事业部,按照“农村信用社+经营主体+财政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积极打造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互动的“双赢”机制。今年以来,该联社理事长多次走访调研、对接政府,与人行构建了协调机制,紧抓全省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定价机制开展试点的机遇,争取扶贫再贷款1亿元;与政府相关部门构建了沟通机制,积极落实扶贫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联合相关部门拟订了精准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合作协议;与41家企业构建了银企对接机制,并建立了涉及17个乡镇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档案;与县、乡扶贫办构建了信息共享机制,组织116名干部员工与该县三门闸街道菜园王、大新两个贫困村的350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在全县范围内筛选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106户,建立信用档案,精耕扶贫“责任田”。以金融扶贫为杆杠,使脱贫攻坚落实更加精准有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肩负起了农信社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zwj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