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2017-10-10 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中新社黄山10月10日电 题: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中新社记者 张俊  在古徽州的安徽歙县深山里,腐烂的松根被送进炉子,经过昼夜不停地燃烧

   中新社黄山1010日电 题:古徽州制墨技艺传承人:古法制墨需要现代传承

  中新社记者 张俊

  在古徽州的安徽歙县深山里,腐烂的松根被送进炉子,经过昼夜不停地燃烧,数百斤的松根最终化为几斤漆黑的松烟。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国家级传承人项德胜正在查看烧出来的松烟,这些松烟将被送往制墨基地等待加工。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墨汁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松烟墨、油烟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项德胜介绍,目前,从事徽墨制作的老匠人不足百人,在徽州已有1000多年制作历史的徽墨也从传统的消耗品逐渐变为“艺术品”。

记者近日来到项德胜的制墨基地,探访古法制墨的现代传承。

  项德胜出身制墨世家,从小耳濡目染,16岁跟着父亲入行当了学徒,炼烟、锤墨、描金、雕刻,项德胜从最基础的工序开始学起。“古法制墨最看重的就是手上活。”项德胜说,徽墨制作包括20多道工序,一块徽墨从炼烟到制作好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在他看来,制墨的过程也是历练人生的过程。

  “事实上,一块好的徽墨是制墨师、画家和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项德胜手上拿着正在雕刻的墨模说,墨模的雕刻难度非常大,要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书法、绘画,不仅手法要拿捏得准,而且必须按照书法绘画的镜像去雕刻。“现在会雕刻墨模的匠人屈指可数,许多老手艺找不到传承人,最后就会被遗忘。”

  “古法制墨传承最大的困难还是市场的衰落和混乱。”项德胜说,现在的徽墨市场越来越小,即使是书画家,绝大多数用的是墨汁。再加上街头售卖的几十元的假冒制品,严重影响了徽墨的品质和认可度。

  “现在市场上一块稍好的徽墨价格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人民币不等。”真正的徽墨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很多名贵中药材,复杂的工艺和较长的制作周期使得其价值不菲。

  上世纪90年代,项德胜凭借此前的积累创办了徽墨制作厂,他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徽墨要传承,最重要的是发展,这才是传承的根本。“如果不在设计理念上去改变,就无法生存,就会出现断代,所以说我们要变化地传承。”

  项德胜组织非遗传承人将民间传说、佛教和徽州建筑等题材融入徽墨中,于是,清明上河图、百子图、百寿图等300多种图案出现在了徽墨上,呈现出强烈的文化气息。“明清的徽墨,样式简单且重复,现在自由创新过后,题材丰富,生命力更强。”项德胜说。

  如今,在项德胜鼓动下,儿子项颂从美术院校毕业后也拾起父亲的手艺,学做徽墨,他正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将现代的艺术元素融入到徽墨中,在创新中传承非遗文化。

  目前,安徽省黄山市(原名徽州)有徽墨生产企业和手工作坊近20家,拥有传统知识产权专利产品18项。该地出产的徽墨出口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