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证券

外资青睐A股的四大理由

2017-11-02 08:4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央行最新更新的境外机构和个人(下文简称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表显示,截至9月末,外资持有的股票金额为10210.27亿元。这是外资持股市值连续第9个月上涨,也是

 央行最新更新的境外机构和个人(下文简称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表显示,截至9月末,外资持有的股票金额为10210.27亿元。这是外资持股市值连续第9个月上涨,也是其持仓市值首度超越1万亿元关口。除去股价上涨带来的市值增加外,更多的外资进入A股是推高这一指标的重要原因。外资为什么如此青睐A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理由: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在主动降速提质之后,目前已经运行在中高速轨道中,且呈现稳中有升的势头。宏观经济的这种良好走势确保了经济迈向中高端目标的实现。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自然十分靓丽。今年第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6.68%,深市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5.93%。拥有这样一批高速成长的上市公司,外资怎么会不想进来分一杯羹呢?这就涉及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问题。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QFII的引入,到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这些都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双向开放的重要成果。外资持有A股市值过1万亿元的主要功劳应该归结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在其开通前外资持股规模为4713亿元,到2015年5月末,持股市值达到8503.53亿元。在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启动之后,当月外资持股市值为6491.85亿元(较上个月微降),之后,外资持股市值连续上涨9个月,到今年9月末突破1万亿元关口。

由此可见,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对于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是有非常大帮助的。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坚持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未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仍将稳步推进。

2018年6月份,将会是A股正式纳入MSCI的时间点。这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典型案例。

第三,人民币的强势崛起让人民币金融资产成为外资的主要配置选项之一。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已经一年多了,到今年8月份,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截至今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共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升,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大幅增长。截至今年7月末,熊猫债已累计发行1940.4亿元;去年8月份,由世界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的全球首支以SDR计价、人民币结算的“木兰债”债券。

正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这些看得见的成果,才让外资主动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成为可能。

第四,境内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超高收益让外资配置A股的主动意愿进一步增强。

最早进入国内A股市场的外资机构是QFII。进入A股市场十多年来,QFII规模成倍增长,监管层也一减再减其投资限制,目前已经不再对其投资配置进行限制,由其自主决定。对于QFII这么多年的投资收益率,目前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参考与QFII基本对等的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进行说明。

社保基金公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社保基金2016年权益投资收益额319.40亿元,投资收益率1.73%;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8.37%,累计投资收益额8227.31亿元。

投资方式较社保基金更为灵活主动的QFII,其投资收益率也许会明显高于社保基金。即便按8%的年均收益率来看,在大多数的资本市场中都应该算是比较高的了。

因此,外资对A股“买买买”就很好理解了。阎 岳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