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模式走出扶贫新路子
摘要: “产业+”模式走出扶贫新路子驿城区胡庙乡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周刊记者董莉莉文/图工人们在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驿城区胡庙乡坚持以
“产业+”模式走出扶贫新路子
驿城区胡庙乡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周刊记者董莉莉文/图
工人们在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驿城区胡庙乡坚持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目标,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采取“产业+扶贫”方式,全力助推精准脱贫。针对贫困户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没能力承担风险的现状,胡庙乡政府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产业这个“根”上,依托香菇生产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摸索出“零风险、零成本、零距离”的扶贫模式。
香菇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11月2日,记者来到驿城区胡庙乡龙泉村的成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了解了胡庙乡通过项目带动,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情况。
占地七八十亩的香菇大棚里,近70万个香菇菌棒排列有序,因天气原因,有的菌棒已长出香菇,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查看这些香菇菌棒,再过几天这些香菇菌棒就要给帮扶的4个村52户贫困户运送过去。
在一座菇棚里,记者见到了在这里务工的赵付喜。他是吴楼村水牛赵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已经两年了,一天有60元钱的收入。赵付喜告诉记者,比起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菇棚里的活儿轻松多了,而且这份工作是乡政府介绍的,根本不用担心拿不到工资。
胡庙乡位于驿城区西部,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可耕地面积6.4万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全乡共10961户,截至今年5月共有贫困户291户578人。
为了精准扶贫,胡庙乡成立了龙泉村成晟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利用“公司+农户+扶贫户”的模式,积极吸纳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产业基地务工,并帮助他们学习种植香菇技术,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业。目前已有32户群众和产业基地签订了务工协议。
“龙泉村作为我们乡香菇扶贫基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菇技术,包教包会。贫困户通过政府引导,很快就能脱贫。”胡庙乡扶贫办主任李玉良说。
据了解,为了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胡庙乡政府瞅准该公司香菇种植基地的用工空间,与其建立优先聘用贫困户的用工协议,为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搭建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新平台。该公司采取订单帮扶与就业帮扶结合,“公司+农户”的形式,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展订单生产,同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最大限度覆盖贫困群众。
“种植香菇的前期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胡庙乡政府和负责该基地的成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贫困户只负责适当的轻体力生产管理,就能挣钱。并通过乡政府政策扶持、帮扶单位提供菌棒扶持等方式,实现贫困户参与香菇生产‘零成本’,安排贫困户在香菇基地打零工,贫困户在家门口上班,实现就业‘零距离’,带动周边的村民、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公司负责人徐春玲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负责培育优质香菇菌棒,然后发放到农户的手中,并给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香菇菌棒出菇成熟时,农户不用考虑销路问题,基地负责联系经销商并以市场价回收香菇,不让老百姓担风险。
多策并举稳步推进产业扶贫
“为了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因人定策,对于识别出的贫困户,全力帮扶。我们提出了‘一户一政策’的脱贫帮扶办法,大力发展艾草种植、养鸡、养兔、种植玫瑰等项目,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快速脱贫。”胡庙乡党委书记杨光辉说。
“我不仅通过乡党委、乡政府牵线搭桥在菇棚里务工,还领了一些菌棒在家里养殖。”龙泉村白龙泉村民组村民牛存良告诉记者,香菇养殖一点儿都不难,既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儿,又能有额外收入。今年他准备再多领一些,多挣些钱。
“今年我家种了两亩艾草,一年收三茬,经济效益不错。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胡庙乡吴楼村刘庄组刘小明说。
“胡庙乡要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完成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胡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海威说,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步脱贫的根本途径,胡庙乡坚持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为有力抓手,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全覆盖,全方位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向纵深开展。目前,乡里正在努力,通过科学引导和政策支持,让想干、愿意干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胡庙乡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到韦岗、大韦庄、吴楼新型建筑建材企业务工,一方面增加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收入,提升了他们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该乡还充分发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茶厂、葡萄园等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并利用西部山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培育扶贫产业园区,带领群众包括贫困户参与,企业和他们按协议分成,为脱贫攻坚注入内生动力。
王海威告诉记者,虽然胡庙乡不是贫困乡,贫困户较少,但是,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这是乡党委、乡政府的庄严使命,也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义务。对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户,乡党委、乡政府绝不会止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会千方百计变其思想,激发他们“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帮助他们走上靠勤劳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责任编辑:db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