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上海:金秋诗会创新多维度展示译者、译作风采

2017-11-08 16: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第26届金秋诗会首次尝试用展览方式,更多维地展示译者和译作的风采,更具象地审视上海诗歌翻译界的过去和现在。 芊烨 摄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陈静)众多翻译名家的

ff34960c71504ca6f6604fec903b20db_74267070.JPG 

26届金秋诗会首次尝试用展览方式,更多维地展示译者和译作的风采,更具象地审视上海诗歌翻译界的过去和现在。 芊烨 摄

中新网上海118日电 (记者 陈静)众多翻译名家的珍贵译作、书信、手稿,傅雷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台灯……以“开端·经典”为主题的第26届金秋诗会8日正式开幕。本届金秋诗会首次尝试用展览方式,更多维地展示译者和译作的风采,更具象地审视上海诗歌翻译界的过去和现在。

创办于1992年的金秋诗会,是上海翻译家协会历时最久、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艺品牌活动。当时,以翻译、推介世界优秀诗歌而享誉全国的五位名家——冯春、钱春绮、吴钧陶、张秋红、黄杲炘,经常聚会品茗,研讨译理。闲谈中,他们萌生了一个动议——办个诗会。“金秋外国诗歌朗诵晚会”遂于当年10月首次举办。次年起,名称简化为“金秋诗会”。

10bf25b6522648062a136f02600a6ba6_74267080.jpg 

资深翻译家获颁“特别贡献奖”。 芊烨

百年上海,一直是中国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的重镇。据悉,从20世纪二十年代起,上海的翻译家群体就在外国诗歌译介领域作出了源头性和示范性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文学翻译事业蓬勃发展,优秀诗歌译者及译作不断涌现。莎士比亚、歌德、席勒、雪莱、波德莱尔、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兰波、叶芝、布莱克、菲尔多西、朗费罗、泰戈尔、千家元麻吕……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大师,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犹如光芒透过翻译家们的慧心与妙笔,折射成国人心海之中或激昂、或温柔的波涛。

25年来,“金秋诗会”参与者越来越多,包容性越来越广。除了将世界经典译为中文,参与者还将中国的古诗译成外文,用双语朗诵加以呈现。

898886db0a1587609964fa56c50731c5_74267090.JPG 

开幕式上,诗歌融合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芊烨

主办方表示,万事皆有开端,“开端”就是希望;这个主题篇章共收集了“80后”各年龄层翻译者的精品近五十首,语种涵盖英、俄、日、法、德、意大利和阿拉伯语,另有部分中国古诗的英译作品。在“经典”部分,让本届金秋诗会带领人们缅怀三十位曾在上海从事文学翻译,并留下珍贵译作的老一辈名家。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集中展示其译作过程和翻译生涯,让人们感受名家的心路轨迹和上海的文脉发展。

在当日的开幕式上,诗歌融合表演,令人耳目一新。青年舞蹈家樊小芸、魏琴带来了充满诗意的舞蹈《照见》;知名主播周瑜、刘砚精彩演绎诗歌《到水中小岛去》、《夏夜群星》、《种种可能》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毕业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90后”独立音乐人李程演唱了由著名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歌改编的歌曲《TO AN ISLE IN THE WATER》和资深翻译家薛范译配的经典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