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一众诗人聚马鞍山论“诗心”追慕李白

2017-11-23 1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中新网马鞍山11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第29届中国李白诗歌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人在咫尺——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的艺术传承”中国诗歌论坛日前在马鞍山举办。

535edc85d6536eee82559bd2acbdd0fa_74990520.jpg 

中国诗歌论坛现场。 钟欣 摄

中新网马鞍山1122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第29届中国李白诗歌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人在咫尺——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的艺术传承”中国诗歌论坛日前在马鞍山举办。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诗人大卫“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的发言引起众人共鸣。

“今年是中国新诗一百年纪念,但古典诗歌基因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古诗和新诗,不能断然切割,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传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诗人赵丽宏甫一上台,便开宗明义。

赵丽宏忆起上世纪70年代,一册《李白诗选》如何成为他插队时在油灯下的慰藉。“当时我在闭塞的农村,《李白诗选》就成为了我的精神救赎。”他从《月下独酌》谈到《临终歌》,“李白告诉我们,人生的失意、孤独、悲伤,都可以转化成美妙的诗歌,这对我们现代人很有启示意义”。他坦言,李白用诗歌开启了自己青春苦楚中的精神之旅,“那样一个孤独的少年,跟随李白诗作,游览了名山大川。不论环境如何闭塞,沉浸在诗篇中,我的心可以像李白一样自由。”

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诗人大卫眼里,“诗心”最为可贵,“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许多人写了一辈子诗,但在我眼里并不能被视作诗人。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写诗,旦他的内心有诗人的因子。”大卫此言引起了安徽诗人欧震的共鸣,“人人都可以诗意地活着”。

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李元胜则以“古代的现代诗人、唐代的自由体诗人和行走大地的行吟诗人”概括了他对于李白精神的思考。

写诗写了数十载、后因一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在互联网时代广受“90后”、“00后”欢迎的李元胜表示,无论古今,人类面临的许多困境本质是相同的,但有些诗歌可以跨越时代,表达出这种共同困境。在李元胜看来,李白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他既表达出了所处时代的事物,又具备罕见的预见性和探索能力,揭示出人类对于共同困境的思考。”“今天谈到的李白,其实已是我们母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伟大壮丽的一部分。哪怕没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它,我们也会在任很多文字中和他们的诗篇偶遇。”

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更看重诗歌的教化功能和价值。他从一位曾在富士康打过工的诗人获奖所激起的反响开始讲起,并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那种不分领域、无论阶层、职份,无数诗人、诗作势如泉涌,不择地而流的现象,更是蔚为大观,诗歌热力持续不衰,从中更能看到诗歌的根系所在、功能所在、价值和未来所在。()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中国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