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安全 才能再出发
摘要: □ 胡殿文牢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这是常识,也是底线。但是,总是有人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去年12月23日,漯河市公安局舞阳县分局交警在处理一起交通
□ 胡殿文
牢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这是常识,也是底线。但是,总是有人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去年12月23日,漯河市公安局舞阳县分局交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发现其中一名司机满嘴酒气,经测试酒精测试值竟然高达396mg/100ml,成醉驾入刑以来漯河市查获的酒精含量最高的醉驾司机。清醒后的肇事司机黄某,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后悔太晚了,他不仅要失去职业,恐怕难逃牢狱之灾。”交警如是说。
要说漯河的这位司机还算侥幸的话,哈尔滨致5名环卫工死亡的车祸,则让人唏嘘不已。去年12月22日4时40分,哈尔滨市二环桥上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7名正在清理路面的哈尔滨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环卫工5死2伤,肇事驾驶员李某因涉嫌醉驾被依法刑事拘留。哈尔滨警方通报,肇事驾驶员李某为醉酒驾车,血液乙醇检测值为146.19mg/100ml。目前,肇事驾驶员李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为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12月22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视频会,部署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立即开展酒驾整治行动,确保酒驾整治无盲区、无空白。
都是酒驾惹的祸。现实中,许多酒驾醉驾者出交通事故,不但毁了他人生命,自己也命丧酒驾醉驾。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人们,酒驾醉驾害人害己。酒后驾车于国人而言,积弊已久,这其中除了文明驾驶素养缺失,关键是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已溶入国人血液。正所谓无酒不成席。婚丧嫁娶、朋友聚会、人情往来,无处不“美酒飘香”。得意时要对酒当歌,忧伤了也要借酒消愁,饮酒醉酒、酒驾醉驾,实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严格执法,持续严管高压,有效遏制了酒驾醉驾违法犯罪多发的势头。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传统酒文化影响根深蒂固,酒驾醉驾短时间难以根治。仅去年10月份以来,全国共发生酒后驾驶肇事事故302起,造成104人死亡、268人受伤,尤其每逢周末、节假日,庆祝活动、朋友聚会增多,酒驾风险相应增加,酒后肇事概率增大。
酒驾整治具有长期性、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久久为功。也正因此,查处酒驾醉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注定是一场持久战。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除了严打酒驾醉驾,通过法治破解传统陋习外,笔者认为,还应采取宣传教育,尤其是强化饮酒安全教育,让人们对喝酒的身心安全危害性清晰认识、充分了解。这样的教育也是为了重塑健康酒文化,因为,喝酒不是无节制地劝酒、斗酒,更不是要喝多喝醉,长期过量饮酒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同样严重。近年来,由酒精肝变成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显然,如果人们都能清晰认识、充分了解过量、长期喝酒的危害性,就会主动控制饮酒,至少少喝一点。可见,治理酒驾醉驾,除了依法严惩、长期治理,对民众坚持如一的饮酒危害性宣传教育,重塑酒文化,提升人们主动控酒、文明饮酒意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只有意识越明确、越具体,对行为的影响才越强烈、越有效;反之,意识过于笼统和抽象,对行为的影响就越弱。换言之,只有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将意识付诸行动。主动控制饮酒的人多了,酒驾醉驾就会随之减少。而且,这种减少是从根源上减少,这无论是于个体、家庭,抑或是社会,均百益无一害。毕竟,人生就是直播,生命不能重来。只有安全,才能再出发。
责任编辑:zwj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