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帖先交保护费?治一治这类“网络黑社会”
摘要: 在一家名为“印象宿迁”的网站上,网络水军虚假举报村干部,网站索要2万元“保护费”才肯删帖。
在一家名为“印象宿迁”的网站上,网络水军虚假举报村干部,网站索要2万元“保护费”才肯删帖。央视调查发现,这个网站还与当地多个乡镇签订“合作协议”,只要以“包年制”方式支付几万元,就保证不发布针对这些乡镇的“不利言论”。
网络监督是公民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却存在被异化、被逆向产业化的情况。这边是网络水军捏造虚假举报信息;那边是一些网站狮子大开口索要“保护费”删帖,否则就不断抹黑,逼人就范。更有甚者,如“印象宿迁”这般直接实行包年制,按期缴纳“保护费”才能被“罩着”,否则就叫你“鸡犬不宁”。单从形式上看,这与港片中的黑社会何其神似!
现实中的黑社会是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组织结构严密、犯罪手段带有暴力性,网上虚假举报、收钱删帖等行为的恶劣程度似乎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二者有一些鲜明的共同特点:其一,都是对规则和秩序的严重破坏;其二,都以粗暴方式逼迫对方就范;其三,都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
一些网站、一些网络公关公司大量召集闲散网民,给出一帖三毛、五毛的酬劳,让他们在各大论坛发帖回帖,或捧或黑某人、某品牌,以达到牟取暴利之目的。正如研究者所说,这些网络水军无孔不入,从抹黑新东方、“封杀”王老吉到各式各样的“门”事件,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早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曾报道的一名公关公司负责人竟称“5万元可影响法院判决”。强奸民意、棒杀品牌、试图干扰司法,这样的公司、这样的网站,与黑社会有何区别?
要删帖先交“保护费”的嚣张,仰仗和消费的是监督权,而监督权正是一项宝贵的公民权利。滥用监督权,不光干扰个人生活和单位正常运转,还不断消耗网络监督的可信度、肢解网络监督的效能,导致人们对监督举报信息产生钝感。监督如果出现了问题,被一些人利用,会导致人们陷入真假难辨、监督乏力的困境,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政治制度的良性运转,造成恶劣后果。
治理“要删帖先交‘保护费’”之类的乱象,就要依法取缔各类不合法的网络公关公司,有力惩治那些以极尽构陷为能事的不法网站负责人,及其笼络的“打手”,从而保证网络监督的品质和效能,还网络舆论场以清朗。(文/李思辉)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