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民俗 乡土风俗

寻访新蔡民俗——二月二,剃毛头

2018-03-23 08: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晚报记者 王慧玲/文 通讯员 周一渤/图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剃龙头”,人们对“剃龙头”的风俗耳熟能详。“龙抬头”这天理发,意喻从

□晚报记者  王慧玲/文   通讯员  周一渤/图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剃龙头”,人们对“剃龙头”的风俗耳熟能详。“龙抬头”这天理发,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

在我市新蔡县,现在还盛行一种和婚丧嫁娶一样隆重的“二月二,剃毛头”的民间风俗。带着好奇的心情,记者决定在“二月二”前往新蔡进行探访。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耽误春节后出去打工或做生意,已经不再拘泥于时日,常在“二月二”之前选一个吉日把头剃了,记者在“二月二”当日不一定能遇上“剃毛头”的场景。

据了解,我市著名摄影师周一渤先生10多年前曾对新蔡县一家“二月二,剃毛头”的全过程进行过拍摄。于是,3月21日,记者约上周一渤先生一起前往新蔡,在新蔡县文联负责人谢石华的带领下,从寻找当年“剃毛头”的孩子开始探访。

一路上,周一渤先生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拍摄“二月二,剃毛头”的故事。

 yuanzh180359.jpg

“剃毛头”旧貌换新。

yuanzh180360.jpg 

吹唢呐,迎干亲。

yuanzh180361.jpg 

编花辫。

yuanzh180356.jpg 

剃毛头。

传统、沿袭、变化

时间回溯到2003年的“二月二”。地点是新蔡县顿岗乡顿岗村。“二月二”那天那里将有3个儿童“剃毛头”。

按规矩,当地孩子出生后,头发要一直保留着,直到孩子6岁,举行隆重的仪式时才能剃,即“剃毛头”,也叫“剃喜头”、“剃龙头”。若家境不好,孩子6岁时没条件举办隆重的仪式,就要等到孩子12岁时再剃。

至于剃头的日子,一般放在春节后的二月初二。从二月初一开始,亲戚朋友就会从四面八方前来恭贺。“剃毛头”的主要流程有:贴对联、花轿接干亲、闹干亲、编花辫、剃头、下河捞盆、送花辫、宴请宾客等,整个过程即喜庆又热闹,意在增强友谊、祝福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在所有的活动中都要燃放鞭炮、吹奏唢呐,还要放一种用钢筋和钢管焊制的自装火药的铁炮。有钱人家还要请电影、歌舞之类的团队演出,有的更是请两班唢呐打擂比赛。所有这些都在显示家庭富足、有面子,更是为了喜庆和热闹。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里的人们为了不耽误春节后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不再拘泥于时日,会在春节前后、“二月二”之前选一个吉日把头剃了。

周一渤告诉记者:“当年我是在二月初一去的。那天,刚下过一场雨。提起‘剃毛头’的热闹和过程,大部分村民都了如指掌,说起来如数家珍。村民们热情地告诉我,这两天村里谁谁谁就要‘剃毛头’了。说着,热情的村民就领着我到将‘剃毛头’的人家。我最先被人领到顿岗村第3村民组的杨从斌和黄秀芳家,他们的儿子杨家明那年正好6岁,第二天就要‘剃毛头’。杨家在村里是大户人家,家庭殷实,所以‘剃毛头’一定要办的,并且还要办得体面一些。初一这天上午就要有贺客了,待客要持续到第二天的中午。他们家特邀的厨师和唢呐班已经陆续赶到,连第二天才用的轿子也提前来到了。初一中午和晚间宴请宾客时,唢呐班要不停地吹,绑在树上和放在屋顶上的高音喇叭把声音送出好远。为了热闹,杨家还请来了‘歌舞班子’。”周一渤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上轿、迎干亲、剃头

“二月二”这天是最热闹、最紧张的一天。杨从斌家很早就有人来贺喜,主人则忙着准备去接干亲。有人把“剃毛头旧貌换新”的对联贴好,把穿饰一新的小家明抱上了花轿。随着一声铁炮轰响,鞭炮齐鸣,迎干亲的队伍出发了。开路的是唢呐班,后边依次是“迎”字旗、花伞、彩旗、花轿和贴了双“喜”字的面包车。

小家明的干妈家住在同一条街上,很近,所以很快就到了。小家明的干爹也要放上一挂鞭炮,以示迎亲,然后散上香烟。唢呐则一直吹着。小家明的干妈把早已准备好的一身新衣服给他换上,再为他挂上一串红线串起的红包。小家明的干爹干妈分别坐上面包车和花轿,在又一阵铁炮和鞭炮声中从另一条路线被接到小家明的家里。下轿后,相熟的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便给小家明的干爹干妈抹花脸,向农家迎亲一样闹上一阵子,以示喜庆。

接着便是剃头。男孩子剃头要按几岁找几个女孩子先把头发编成几个小辫子,一个女孩子只能编一个。剃头师傅也是按岁数找,6岁找6个,12岁找12个。现在为了方便就只找1个。

毕竟头发从小留了这么长时间,无论大人小孩子都会生出对自己头发的深厚感情来,当得知要把自己的小辫子都给剃掉,小家明满心的委屈和不舍。于是,他偷偷跑到离家仅50米远的学校里藏了起来。眼看离中午越来越近,贺喜的亲戚朋友都到了,可就是找不到小家明。他的叔叔好不容易在学校找到他,把他弄了回来,但不一会儿他又跑不见了。

剃头总是要剃的,小家明最后还是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就范,但在几个小姐姐为他编小辫时,还是费了好大的劲。

小家明的父亲把蜡烛点上,三炷香敬上,又把纸烧上。顿时,门外鞭炮齐鸣,唢呐吹起。剃头师傅开始剃头。剃头时的披布是主人家新买的三尺红布。

下河、龙女、捞盆

头剃过后便是下河。小辫子剃掉后,和一面新镜子、一把新电灯、一把新剪子及新的香皂、毛巾等一起放在一个铺了三尺红布的新脸盆里。下河捞盆时,脸盆还要放在一个更大的新洗衣盆里,为的是下河时盆便于浮动。这个村的村边就有一条不小的河流。下河的队伍中比接干亲时多了一张被双棍抬起的供桌,供桌上放着香、烛、烧纸和4个果盘。河边,村民杨正学的女儿杨倩剃过头刚捞完盆回家。遇见杨倩的人们都笑着喊她为“龙女”。

河边已集聚了好多看热闹的人。杨从斌夫妇把一些供品放入河中,剩下的便被孩子们哄抢一空。他们点香、烧纸、磕头,祝福儿子前途无量,一生平安,之后把盆放入河中。因风大河宽,盆需要有人在岸边用长竹杆撑控着,以免被风吹得太远。为了让唢呐班吹得时间长一些,撑竹杆的人就故意走得很慢。小家明的干爹在下游等着捞盆。他怕相近的人在他捞盆时把他“闹”入河里,就把干儿子抱在怀里,在这大冷天里让人们有所顾忌。果然,人们不敢在他捞盆时与他乱“闹”了。待盆捞上来后,主人会向人群撒上一通香烟和糖果,又一挂鞭炮响起来,接着是把捞起的东西送到干亲家,以示永世修好。之后,大队人马回到主人家大宴宾客。

宴席、礼终、人散

“二月二”中午的这顿招待干亲的宴席是两天来最丰盛的。这两桌男女分开的主席都要放在主人家的正屋吃,每桌都要有7个人相陪,每桌8人,中间还不能退席,表示发财与圆满。席间,干亲还要给一直吹奏的唢呐班与忙碌的厨师“封红包”。一般情况下,这两桌宴席要吃到很晚才散去。至此,一次“剃毛头”的人生礼仪方告结束。

“中午那顿饭我被热情的小家明父母留在他家,还被当成贵客,非让我坐上座。席间,除了24道各类菜肴外还有许多果盘,很丰盛。那天,下起了雪,路面很快白了起来。我带着些许醉意在低垂的暮色中走在寒冷的风里,并没有感到凉意。两天来的体验使我感到很温暖。在这片还不算太富足的土地上我看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所有的人一样,具有憧憬美好人生的豪放心境,还有平和相处的淳朴与善良。”

周一渤兴致勃勃,侃侃而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车来到了顿岗村。10多年间顿岗村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记忆中的杨家明家已人去楼空。据说,近些年来,杨从斌的几个孩子都相继成家立业,生活更加富足,便在村南街上盖了宽敞的新房,还在临街门面做起了生意。

在附近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村南头街上一个蛋糕房前,一名中年妇女热情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订蛋糕。周一渤问:“你叫黄秀芳吧?你还认识我吗?”中年妇女楞了一下,仔细辨认后惊喜地喊到:“你是给家明‘剃毛头’时拍照的周一渤吧?”“正是我啊!”

黄秀芳兴奋地将记者一行让进屋。屋里的两面墙上贴满了奖状。“这都是家明小时候的奖状,他现在大名叫杨晨。”“家明现在有20多岁了吧?”“是啊,现在上大学了,在黄淮学院读大二。”

谈到当年“剃毛头”的喜庆场面,大家仍兴趣盎然。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