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被忽悠乱买保健品 老年人易步入“温柔陷阱”

2018-04-10 08:1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wtt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被忽悠乱买保健品老年人易步入“温柔陷阱”亟需正确的健康理念□晚报记者 苏 莉“我父母刚开始是冲着他们的‘免费体验、送鸡蛋’去的,当时向我

 被忽悠乱买保健品

老年人易步入“温柔陷阱”

亟需正确的健康理念

□晚报记者  苏 莉

“我父母刚开始是冲着他们的‘免费体验、送鸡蛋’去的,当时向我保证绝对不会买保健品。可是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经常拎着各种瓶瓶罐罐还有成套的床上用品回来,说是可以治病。”昨日上午,市民魏女士告诉记者,3年前她的父母加入“免费体验”行列后,就跟着了魔似的,天天跟着一帮老年人到处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体验健康理疗。

老年人把保健品当神药

“这套床上用品是我爸参加健康讲座后买的,价值8000多元。”魏女士说,近几年,她的父母对保健品如痴如醉,退休工资大都用来买这些东西了。

魏女士说,她的母亲有腿疼的毛病。3年前,她的母亲跟着邻居参加了一项免费体验活动,并且领到了鸡蛋、挂面、脸盆等礼品。体验一个多月后,她的母亲便买了一台理疗仪。

记者在魏女士家看到,各种具有理疗功能的床上用品、内衣和保健品摆满了老人的卧室。“我劝过她,不让她买那些保健品,但她就是不听,还埋怨我不孝顺。”魏女士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针对老人痴迷各种保健产品无法自拔的情况,子女都是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缺乏健康常识导致被骗

“我和丈夫经常对父母说,那些保健品大多是没用的,有病还得去医院,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魏女士说,她和丈夫平时忙着工作,很少跟父母交流,两位老人退休后在家无事,出去后被一群年轻人“嘘寒问暖”,便把这些人当亲人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很少有子女长时间陪在身边,缺少亲情陪伴的老人很容易成为保健品推销人员的“俘虏”。老年人在参加免费体验的过程中,推销人员为他们端茶倒水、捏肩捶背,再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老人很快就痛快地掏腰包了。

违法成本低导致监管难

虽然保健品不是洪水猛兽,但也不像推销人员说的那样可以包治百病。为什么这种现象能长期存在呢?

“其实这些保健品商家在开设门店时,提供的都是合法、合规的证明。”记者采访时,工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虽然为商家颁发了营业执照,但并未允许商家超范围经营、夸大宣传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保健市场需求旺盛,当监管存在漏洞时,不法商家就会钻监管的“空子”。有人抱着“捞一把就走”或者“没人举报,无人追究”的侥幸心理,私底下“闷声发大财”。

“老年人花钱买保健品,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关爱。”魏女士说,儿女加班加点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而保健品推销方式中的“专家”免费健康知识讲座、免费礼品,推销员的殷勤陪伴等,恰恰给老年人提供了这样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形成依赖。如果子女多陪伴父母,多嘘寒问暖,老人们自然不会去买那些保健品。

“除了老人精神匮乏、缺少关爱外,相关部门尤其是公立医院应该考虑针对老年人组织一些健康讲座,用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占领老年人的头脑,不给保健品推销员可乘之机。”魏女士说。

责任编辑:wtt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