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走处暑到!过好秋天记住它
摘要: 过了处暑(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公历8月23日),炎炎夏日就这样过去了,干燥的秋季随之而来,“润”成了养生的主题。秋补“润”当道 首选秋三样国家一级营
过了处暑(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公历8月23日),炎炎夏日就这样过去了,干燥的秋季随之而来,“润”成了养生的主题。
秋补“润”当道 首选秋三样
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咽干发热、大便干结的情况如果发生了,有三样食物是我所推荐的,银耳、橄榄酸梅汤,还有黑芝麻。
银耳润肺生津的效果很好,可以单独炖一碗银耳冰糖汤。还有一道适合秋天喝的饮品就是橄榄酸梅汤,生津止渴的作用很好。现在正是新鲜橄榄上市的季节,可以取新鲜带核的橄榄三四颗拍裂,再加入两三粒乌梅加水同煮,再往糖水里放一点点盐,口感很好,还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黑芝麻对于季节性的肠燥便秘很有效。很多人喜欢在烧饼表面撒点整粒芝麻,这种吃法不是很科学,因为芝麻外面的膜只有把它碾碎,营养才能被吸收。炒熟是个好方法,再将其磨成芝麻粉,和到面粉里蒸成芝麻馒头,口感清香且营养丰富。
秋乏睡当道 多睡1小时
出伏以后很多读者朋友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会感到懒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门诊杨晓辉主治中医师建议大家,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秋冻捂当道 捂住三部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杨国华:老话说,春捂秋冻,但像肚脐、后背和双脚可冻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秋捂肚脐——— 拒绝露脐装。初秋的露脐装成了街上一景。但肚脐归属任经,对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归这里管,风寒入侵会诱发痛经等妇科疾病。晚上睡觉喜欢蹬被子的人就别指着被子护肚脐了,还是穿上睡衣更保险。
捂后背——— 凉席赶紧撤走。入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冬天才不怕寒邪。后背上的督脉有温阳的作用,因此,养护阳气就要让后背暖一暖。睡觉还铺凉席的赶紧撤下来。
捂双脚——— 穿凉鞋要穿袜。“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而足部应注意保暖。脚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阳经的起点,掌管着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受风着凉自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还不舍得脱去凉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袜子再穿凉鞋。
秋练慢当道 运动选慢的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授牛映雪: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出汗过多,阳气耗损。秋季锻炼应以慢运动为主打。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步行等。秋天早晚温差开始变大,低温状态下肌肉的黏滞性较高,如不做热身活动就开练,很容易导致肌肉、韧带损伤。除了扭动颈肩热身以外,运动时不妨系个小围巾或穿高领衫,防止凉风吹颈。
参考资料
①扬子晚报网:处暑节气温差拉大,养生防病这四“点”要做好!
②当代健康报:初秋要捂三个部位
③健康时报2011年09月01日:秋补“润当道”
④健康时报2011年09月01日:初秋锻炼应遵4A原则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