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教育 职业教育

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如何帮助留学生快速适应海外生活

2018-10-15 16:45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郭亚丽)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留学目的地除了传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郭亚丽)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留学目的地除了传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新的增长点,留学趋势更是呈现出低龄化、平民化和常态化等特征。面对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以及市场对“留学后服务”的需求,留学培训机构应该如何回应市场?

  近日,在由新华网、优学教育联合主办的2018新华网国际教育论坛上,澳际教育副总裁黄俊友、顺顺留学副总裁陈瑞华、太平洋出国集团总裁朱望平、藤门国际管理合伙人谷凌云等人围绕《如何帮助留学生快速适应海外生活》进行探讨。

  互联网为留学服务赋能 同行间应增强协作

  黄俊友表示,互联网大大提高了留学服务的效率,可以为留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他介绍,澳际希望能够做行业的信息高速公路,把更多的信息介绍给家长和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促进同行间的合作,实现产品多元化,服务流程透明化,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平台找顾问、找学校、找专业。

  “国际化趋势下,我们需要对人的本质需求进行挖掘,对国际教育各领域进行相应的拆分,清楚地知道我们能做好哪些,我们需要哪些同行之间的协作,需要哪些伙伴去参与。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纵向发展、横向合作。”陈瑞华说。此外,他表示,顺顺留学提倡在透明的、可视化的环境下与客户进行交流,包括相互之间的交互、信息传递以及交付物的呈现等,而互联网为这个过程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机构需“对症下药” 将服务对准客户需求

  “不管是留学机构,还是国际教育,如果用生产型企业来进行比喻的话,就只解决了生产性问题,尚未解决消费问题。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既生产出产品,同时又将它更好地卖出去,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朱望平认为,很多人留学归国之后依然很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甚至是找不到工作,包括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或许也只是一种跟风行为,没有思考清楚孩子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留学机构只有与家长和学生探讨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给他合理地匹配相应的留学服务,如去哪个国家留学、该培养哪些方面的特长等。”

  留学生在海外除了学习之外还涉及衣食住行、安全等方方面面,而留学服务也在不断地迭代更新。据陈瑞华介绍,顺顺留学目前会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客服调研,同时,也将服务对象拓展至家长这个一直被忽略的群体,并且尝试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邀请国际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进行经验分享。

  家长应优先放下焦虑 让孩子去体验成长

  儿行千里母担忧,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出国牵动的是全家的心。过早的放手,孩子是否能否处理好成长与留学之间的关系呢,黄俊友认为,二者并不冲突,如果能够提前做一些预科、行前培训等方面的准备,获得成长一定是必然的。“全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是体验,”太平洋出国集团总裁朱望平表示,为了帮助孩子适应海外留学生活,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体验国外生活,并且尽早让孩子独自适应,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主意识。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我觉得中国留学家庭很多问题,坦诚地讲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焦虑一定会蔓延给孩子的。如果能够稍微宽心一些,让孩子有序的成长起来,调动孩子的自主性,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面对困难去解决困难,我不赞成全面的喂到嘴边,也不赞成全面的放养。”藤门国际管理合伙人谷凌云表示,留学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应帮助家庭引导孩子适应海外留学生活,通过进行预见性的判断甚至是体验,提前考虑到在生活习惯上、学术的差异化上、社交网络的不同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顺利度过难关,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