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从“小人物”到红学大家

2018-11-12 08:1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红学大师们难得的合影。左起蓝翎、李希凡、冯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 10月29日6时,66岁的红学家张庆善还在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枕边的电话响了,睁眼一看

yanhan181129.jpg

yanhan181128.jpg

 红学大师们难得的合影。左起蓝翎、李希凡、冯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

 10月29日6时,66岁的红学家张庆善还在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枕边的电话响了,睁眼一看,是老一辈红学家李希凡二女儿打来的,顿时觉得“大事不好”。接通电话,那边讲:“张叔叔,我爸走了。”

李希凡走了,张庆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说:“老爷子前两天还和我们在一起活动,而且,经常要约我们出来坐一坐,总是说:‘我有钱,我是离休干部,工资比你们高。’还说:‘修订《红楼梦大辞典》没有钱,我的工资拿出来给你们用!’”

不管今天人们对李希凡的具体红学观点有什么样的看法,也不管今天对1954年那场论争或者批判胡适运动的态度,不能抹杀的事实是:李希凡和蓝翎的文章开创了一个红学新时代。

毛泽东点名的“小人物”

李希凡的“名气”,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点名肯定的“两个小人物”之一。1954年,27岁的李希凡和23岁的蓝翎联合完成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与《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对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批评。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挑战权威,引起毛泽东关注。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道:“这是30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

1978年,26岁的张庆善第一次见到51岁的李希凡。第二年,他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工作,从此追随李希凡。张庆善说:“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两个年轻人的文章被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看到了,并给予表扬。但前提是,他们当时认真做学问的呀!有些人不理解,说是不是有人安排他们写的这篇文章?我和李老多次聊天,他都说:‘不是的!’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在校的年轻人有一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并形成热潮,他们都是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读书看问题,而且觉得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才是正确的。”

拒绝江青不批《海瑞罢官》

在张庆善眼里,李希凡不仅是毛泽东时代的“小人物”,而且是新时期红学的领军人物。李希凡参与校勘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销售了700万套,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有人说李希凡是“毛泽东红学派”,李希凡也不否认。张庆善认为,李希凡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红学家,为新红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年“红极一时”的江青拿《海瑞罢官》说事,找到李希凡,希望他写批判文章。

李希凡没有写。很多年后李希凡回忆说:“我也不是有多高觉悟,我觉得《海瑞罢官》就是一个戏,没有多大问题啊!”张庆善说:“文学

评论,不能因为是毛主席夫人就拼命钻营。这一点,看出希凡老人格的端正。”据说,江青对主席讲,李希凡拒绝批判《海瑞罢官》,毛主席笑着说:“啊,小人物也会变成大人物的!”

等到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负责人说:“我们不行嘛,中央让我们的人写,我们的人不写嘛!”这样,不会见风使舵的李希凡就被弄到干校去了。

没想到他因祸得福,在“文化大革命”中未受太大冲击。直到1974年袁水拍找到他回京和冯其庸一起搞《红楼梦》校勘。

牵头最后一套集体著述

20世纪中期,中国内地“反对个人主义”,所以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内的不少研究单位通行的是集体写作。另外,很多规模大的项目也必须靠所谓集体攻关来完成。可是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重归个体写作,再把大家组织起来完成一件“文化攻关项目”就很少有了。

正是这个时候,1995年李希凡牵头主编《中华艺术通史》,他的目的是给“艺术史的第一次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的分卷主编田青回忆:“希凡老每隔一段时间就写信和开会,后来开会不容易了,他就用写信的办法给编委们写公开信传到每个编委的邮箱里,督促大家完成任务。”“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或者学术偏好,作为主编,希凡老就要在里边平衡,同时要让整个集体著作有个大致统一的风格。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斗争,有很多不愉快。那么,最终完成《中华艺术通史》,一个是靠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凭借他的威望和好人缘,这点很重要。假如没有他的威望和好人缘,这些学者就可能甩牌子不干了。”

14卷本《中华艺术通史》2006年出版后,在海内外获了多个大奖。在冯友兰、任继愈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学者中,李希凡先生年纪最小,他们共同影响了一个时代。今天,他们渐行渐远,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很多人会得到很多的思考。

(摘自《北京青年报》刘红庆/文)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