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冬令养生 敛阳养阴御严寒

2018-11-15 14:44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脾胃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适当温补

王祥生告诉大家,冬季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

冬三月,为增加御寒能力可多摄入热量较高食物,少食生冷、燥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发散阳气之物,以免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便秘、鼻衄等症,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

王祥生提醒,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起居:敛阳养阴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有早晨、中午、傍晚三时劳作歇息的规律,凌晨四点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血压、体温较低,血液流动变慢,血液浓度和黏稠度最高,所以,最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尤其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注意。

运动:轻缓为宜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王祥生指出,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很多人喜欢冬泳健身,王祥生认为,冬泳并不是人人适宜,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情绪:平和畅达

王祥生介绍,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适当晒晒太阳,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或者与友人倾诉,可以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切忌情绪激动,出现争吵,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运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中医养生妙招

穴位按摩可驱寒

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活血通络、健身防病,是胃经最重要的一个穴位;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腧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冬季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

艾灸祛湿温中补气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有助于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祛邪防病等功效;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灸风门穴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腧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

膏方进补养生防病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季除了做好日常保健外,适量进补、调理身体也尤其重要。王祥生介绍,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集调理、治病于一体。王祥生提醒,膏方开方也讲究辨证,万人不重方,所以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把脉开方,方可达到预期效果。(王碧辉)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