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北大破格录取罗家伦”的背后

2018-12-03 08:2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罗家伦近年来提及罗家伦的著述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1917年北京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考生罗家伦虽然数学零分,但因作文满分,被校长蔡元培和阅卷教师胡适破格录取。这则

447241_12.jpg

罗家伦

近年来提及罗家伦的著述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1917年北京大学入学招生考试,考生罗家伦虽然数学零分,但因作文满分,被校长蔡元培和阅卷教师胡适破格录取。这则故事常被用来说明民国教育的某种精神气质:高校有相对自由的人才选拔权,能够因材选用,不会埋没偏才,从而将民国时期的大学破格录取演绎为一种“神话”。

胡适未参与当年北大录取工作

这则故事是否真实呢?翻阅三位当事人的文集,我们会发现,不论是《罗家伦先生文存》以及补编、补遗,还是《蔡元培全集》、《胡适全集》,都没有提及这件事。据罗家伦女儿罗久芳回忆,父亲是1917年夏在上海参加北大入学考试的。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适同年从美国学成归国,于7月10日到达上海,停留12天。他到上海主要是为了与陈独秀商议北大任教的事宜。此时胡适还未就聘北大,不可能参与北大的阅卷工作。两人会面后,陈独秀于8月9日致信远在北京的蔡元培,称:“适之英、汉文并佳,文科招生势必认真选择,适之到京即可令彼督理此事。”当年上海地区的北大招考工作由陈独秀负责,虽然陈独秀希望胡适能早日到京“督理此事”,但留美数年的胡适归乡心切,离开上海后回乡与母亲团聚,在绩溪盘桓月余,9月10日才到达北京。12日蔡元培宴请胡适,由钱玄同、沈尹默、陶孟和等人作陪,这是胡适与北大同仁的首次正式见面,21日北大即开学。胡适不仅未能参与当时的北大录取工作,而且到京后他才与蔡元培见面,所以,不会出现他和蔡元培一起力主破格录取罗家伦的场景。

既然这则故事不足为信,那么它又源于何处?为何在最近10年出版的书刊中作为“破格录取”典型屡屡出现?

 谣言最早来自“野史”

罗家伦被北大破格录取的谣言来源,从已知材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1996年出版的《民国野史大观》。书中有一则《罗家伦破格录取》的小故事:

有一次,胡适在北大招生委员会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能录取这名有文学天才的考生。”

在座委员均无异议,主持会议的校长蔡元培也同意了。可是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却发现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都平平,但蔡、胡二位对所作的决定并无悔意。

这名“破格录取”的考生就是罗家伦。

如书名所言,这是一则“野史”,本身经不起推敲。该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2005年出版的《近代学人轶事》,作者叶新谈及罗家伦的轶事时,除个别字变动外,几乎原文摘录了《民国野史大观》中的说法,从“野史”到“轶事”,这则材料愈加呈现出“真实”的面貌。

2006年,罗久芳接受记者专访,做了题为《我的父亲罗家伦》的口述史,专门提及此事。她辟谣称:

1917年夏天,20岁的父亲投考北京大学,主修外文。我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当时给父亲阅卷的人是胡适,他看到父亲的文章大为赞赏,于是给了他满分。其实当年父亲是在上海报考的,而胡适先生那年刚留美回国,不可能给父亲阅卷,我想这可能把胡适与父亲的关系,和父亲与钱钟书的关系弄反了。当年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父亲看到钱钟书的作文大为赞赏,虽然他的数学只得了15分,但还是决定破格录取。

文章刊出后,媒体纷纷转载。但不知为何,多家转载的媒体都删除了此段文字,“破格”谣言不但未被破除,反而愈演愈烈。如2007年《人物》第一期刊出张昌华的《大学校长罗家伦》一文,沿用了《近代学人轶事》中的表述。这一文章被同年第七期的《读者》全文转载,这一故事得到了广泛传播,还被选入山东省出版的《高中语文自读课本》,使其具备了某种知识合法性。很少有人注意到此前罗久芳的辟谣,普通读者更关注的是“故事”,而非“事实”。

 “吴晗数学零分”也是谣言

如果说普通读者不在意文本的真实,那么专业研究者的失察则助长了谣言的进一步传播,使“破格”一说愈加“正史化”。近十年来,多部研究论著均引用了罗家伦被破格录取的事例,除保留《民国野史大观》所设定的故事框架外,还添加了更多的历史信息。比如原文中所用的“有一次”,改动为发生在1917年的上海,显得更为具体真实,同时将民国时期其他典型的破格录取事例并置,比如:1930年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录取国文98分、数学零分的臧克家,1934年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胡适破格录取国文满分、数学零分的张充和,特别是1929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录取了中、英文成绩特优,数学仅15分的钱钟书,这些真实的事件与罗家伦被破格录取的谣言一起出现时,真假就变得难以确认。

“破格”之说20多年的传播演变过程,从最早的“野史”到“轶闻”再到严肃的学术论著,这一故事不断被添加历史细节,“由神话变为史实,由寓言变为事实”。这样的谣传在近代历史中并不少见,如吴晗“数学考零分、破格进清华”的谣言,其实他参加的是从中国公学转入北大、清华的二年级插班入学考试,并没有考数学。普通读者热衷于此类近乎“传奇”的历史故事,尚可理解,但专业研究者人云亦云,不加辨析地“助力”传播此类故事,则会导致史料的失真和论证的失效,不得不让人警惕。

(摘自《书屋》 于 强/文)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