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老照片

访中国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解振乾

2018-12-28 08:4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一生钟情农民画——访中国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解振乾□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文/图解振乾在认真作画。解振乾的《小蝌蚪找妈妈》解振乾的画室里挂满了他创作的画。 他

 一生钟情农民画

——访中国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解振乾

□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文/

zhangxj1812101.jpg

解振乾在认真作画。

zhangxj181299.jpg

解振乾的《小蝌蚪找妈妈》

zhangxj1812100.jpg

解振乾的画室里挂满了他创作的画。

 他是非遗传人,坚持农民画艺术70年,为农民画艺术开出一片天地;他是热血教师,骨子里带着不服输的犟劲儿,继承、创新、传承;他是编著者、巧手匠人,没有绘画教材,硬是自己编著一本乡村绘画图书;变废为宝,把一根根麦秸秆变成了艺术瑰宝。他就是中国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解振乾。

近日,记者在汝南县罗店镇双庙村画室采访了他。老人看上去非常精神,完全看不出已经84岁,说话有条不紊,待人和气。记者说明来意后,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

“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栽花移草。”解振乾说,1949年,他在表哥魏文兴的言传身教下开始学习用麦秸秆粘画、用墨水画门画。1956年初中毕业后,他被推荐到汝南师范学校中级绘画速成班学习,接受专业的绘画培训。

解振乾告诉记者,进入绘画班后,他如鱼得水,废寝忘食地学习绘画艺术。每周末他都跑到小南海写生,画无影塔、关爷阁、凌霄花等,见景画景,见物画物。他尤其喜欢画凌霄花。“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说着,解振乾吟起了白居易的《咏凌霄花》。

1957年6月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从1957年到1988年,他当过小学教师,做过会计,但他都没放下手中的画笔。

“那时候,我们王桥(现罗店镇)农民画可出名啦。”解振乾激动地说,1971年1月,王桥人民公社开办了第一期农民画培训班,他和薛明亮、李学普是第一任教师。1972年,王桥人民公社开办了农民美术学校,汝南县文化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云亲自辅导学员。书法家陈天然长期对农民画进行指导。画家倪宝成、邓邦振、吴祥安和雕塑家卢波等也多次指导农民进行农民画创作。

这期间,解振乾的收获硕果累累:1972年,他在徐云老师的指导和陈天然、倪保成老师的辅助下,开始了美术创作。他先后创作了《窑业兴旺》《马达催春》《湖畔风光》《小蝌蚪找妈妈》《甜蜜的夜》《觅食》《荷塘蛙鸣》等20多幅作品。1991年,他创作的《甜蜜的夜》出席省美展,并在省文艺周刊杂志上发表。1992年,他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于6月29日经中国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公司以120美元的价格售给美国出展。同年,他创作的《觅食》《麦田小景》《马达崔春》《麻雀》《湖畔风光》售给了中国驻日本领事馆;1994年,他创作的《荷塘蛙鸣》被中国农村巾帼书画展收藏。同年,他创作的《连年有余》于1996年2月24日参加北京美术馆展。

画风淳朴充满时代感

“王桥农民画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鲜艳,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真实再现了各时期农民的生活。”解振乾告诉记者,他的画风也不例外,他创作的《湖畔风光》《捕鱼》《麦田小景》等画反映的就是农民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生活劳动场景;《窑业兴旺》、《马达催春》画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农民打砖坯、烧窑的场景;《马达催春》画的是拖拉机在农田里耕地的场景,反映了农民摒弃土犁子土耙,拖拉机开进农田的喜悦心情。

“这幅画是我2014年创作的,现在咱们的国家强大了,就像这个雄壮的狮子。”老人指着挂在画室首位的《狮子》画激动地说,这幅画是他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又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拿破仑说“中国是一个熟睡的狮子,一旦睡醒之后,他将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他有感而创作的。

教化于民不失童趣

解振乾说,上世纪90年代初,青蛙肉上了城市人的餐桌,村民们为了卖钱,大规模地捕捉青蛙。为了唤起人们保护青蛙的意识,他跑到河边写生。望着快活游动的小蝌蚪,他默默地说:“小蝌蚪啊,你还在这里快活呢,你的妈妈已被人类吃掉了。”随后,他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后来,青蛙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动物,人们不再大量捕杀青蛙,池塘里又响起了蛙鸣,他就创作了《荷塘蛙鸣》。

解振乾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每次创作都有非常详细的工作日记。翻开当年的日记,其中一页上写着《鸡斗蟋蟀》——画中作文章:10月的一天,风和日暖,气候凉爽,农民们在抢收抢种,地中青菜收完后,蟋蟀无处藏身。天气逐渐变凉,越来越不适合它们的生长。它们为了继续生活,不得不钻进草丛中、墙缝里、砖头瓦块和农家小院里。

公鸡哥哥你别急,俺藏帚底吃不里;等到主人把帚拿,你再吃俺来得及。落款:2011年10月。

老人说,虽然蟋蟀是害虫,但它的叫声很好听。他画这幅画的目的是让后代们知道曾经有这个物种。

农民画传承堪忧

麦草画发展遇瓶颈

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枝奇葩,王桥农民画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王桥农民画可为研究某一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和民俗民风提供帮助,对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作为基础性创作的王桥农民画在当前的发展和传承上存在诸多隐忧。解振乾说,现在,罗店镇很少有人画画了,几位像他一样的老人,因年岁已高或因病已放下了画笔。他的儿子、儿媳前些年还坚持绘画,这几年也丢下画笔外出务工了。多年来他坚持利用节假日在自己家里开办农民画免费培训班,自备颜料、画笔、纸张,对本村和附近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培训。“如今王桥农民画创作后继无人,真是令人忧虑啊!”解振乾说。

解振乾说,麦草画做工精细,构图复杂,耗费时间长,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麦草画制作。他希望喜欢绘画的年轻人能接下这个重任,千万别让几百年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失传,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关注扶持罗店农民画、麦草画,让这个传承久远的民间文艺奇葩继续绽放光彩。

创新制作麦草画

解振乾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罗店镇农民画家转变传统观念,把农民画这一特色文化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开展“以文养文、多业助文”活动。1993年,以袁宝华为代表的一批农民画家在农民画的基础上,利用麦秸秆开始了麦草画的研制与开发。他们大胆吸收国画、剪纸、烙画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以精湛的制作工艺研发了风格独特、形神兼备的麦草画,成为农民画的延伸和发展。

“我们罗店的麦草画可与汴绣、苏绣媲美,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老人激动地说,镇政府建起麦草画生产办公大楼,成立天中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全镇招聘几百名心灵手巧的青年农民从事麦草画制作。开发出花鸟、山水、人物、历史名画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进出口经营自主权。麦草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骑虎女神》分别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2011年,汝南麦草画制作工艺入选为驻马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制作的第一幅麦草画是《戚继光平倭寇》,赠给了北京市画报社。”老人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