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消失的补丁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王太广

我从记事时起,就没有与补丁分开过。褂子有补丁,棉袄有补丁,裤子有补丁,书包有补丁,烧饭锅有补丁,洗脸盆有补丁,帽子、袜子、鞋子有补丁,蒲席、床单、被褥有补丁,就连桌子、房门、屋顶也有补丁。补丁,好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补丁,是那个年代特殊的标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物质匮乏,许多农家妇女,包括我的母亲都是“破布补破布,补补过一世”这么叹息着过来的。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乎成了至理名言。无论走到哪里,随处都可见到穿补丁衣服的人。

每当吃过晚饭,干了一天活儿的母亲就要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们全家人打补丁。补丁的形状各异,有圆的、有方的,有正的、有长的,有大的、有小的等各种不规则的几何图案。有的衣服上的补丁被磨破了,那就往补丁上面再加一个补丁。有的衣裳一个补丁连着一个补丁,一个补丁套着一个补丁,一个补丁摞着一个补丁,就像老和尚的“百衲衣”。在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大人小孩穿的衣服都带有补丁,自然谁也不耻笑谁。

我小时候的衣服几乎件件都有补丁,常常为啥时候不穿没有补丁的衣服而幻想。我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天下课时去了趟厕所。回来的路上,我们班的班长贾大毛快步追上我,悄悄地说:“你的裤子露屁股了!”我闻言大惊,下意识地用手一摸,果然屁股后面烂了一小块,脸刷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我到教室后不敢离开座位,每堂课起立时都是手捂着屁股,生怕被别人发现。放学后,待同学们都走了,我才急忙跑着回家。

我记得曾穿过一条蓝呢子裤子,两个膝盖上打着补丁。上课时,手经常不知不觉地摸着它。那个补丁打得很漂亮,打的图形小,是内补丁,不扎眼,针线匝实细密、不粗糙。摸着补丁,我的手总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感受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

我夜晚在家里写作业,母亲就端着她的针线笸箩,坐在我旁边借光缝补衣裳。当母亲眯缝着眼纫针时,纫啊纫,总是纫不上,母亲不由自主地唉叹:“人老了眼花,不服不中呀!”母亲让我替她纫针。我放下手中的笔,接过母亲手中的针和线,两眼盯着针眼,一次穿线而过。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极大丰富,补丁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近年来,偶尔看到年轻人穿有补丁的衣服——那不是烂了才补的,而是专门弄烂的。那是一种新潮,一种时尚。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