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扁 担

2019-05-01 15:06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王太广清明节回老家,看见门后竖着两根扁担,我与扁担的往事瞬间浮现在眼前。在农村,扁担是必不可少的农具,有木制的,也有毛竹做的。我家乡的扁担大多是用桑木、枣木做的,这些树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不易折断。我家有两根桑木扁担,长的七尺,短的五尺,中间约四寸宽,两头稍尖,呈紫红色,木质纹理都比较细腻。也许是和手掌、肩膀长期接触,两根扁担都显得光泽润滑。我们村的地势不平,道路蜿蜒且狭窄。那时候,由于生产队的牲口少,干什么活都得靠人力。春天把积攒的农家肥挑到地里,夏天把割下来的青草挑到饲养室,秋天把打下的粮食挑回家,冬天挑着担子去赶集……样样农活都离不开扁担。我上小学时,父亲在生产队的饲养室喂牲口。别人喂6头牲口,父亲喂9头。除了喂牲口,父亲还坚持割草。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便随父亲去割草,或河坡沟沿,或路边地里,一上午能割两大捆。当父亲过完旱烟瘾后,便用长扁担挑起草,跋涉于羊肠小道之上。父亲一手扶扁担,一手甩臂膀,迈开大步向前走,节奏和谐,动作优美。我虽然只拿两把镰刀、一把铁铲,却时常被父亲甩得老远。走着走着,父亲甩手的频率慢了,还不停地用手擦汗。但父亲仍咬紧牙关,坚持挑完全程。父亲对我说:“孩子,只要肩上挑过扁担,今后什么担子都挑得动。”我把父亲的话记在心上,开始学着挑扁担。担子虽不重,但因我身材瘦小,肩膀常被压出一道道红印,疼得钻心。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生产队分了红薯需要往家挑。担起挑子走,扁担颤悠悠,我的两腿直发麻,走没多远就想歇歇,结果越歇越不想走。尽管汗水把衣服浸透了,但我仍坚持把东西挑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挑水的活儿也落到我的肩上。每天早晨一起床,我就会挑着水桶去打水,然后挑回家中,倒入水缸里。村庄的晨曲里,除了乡亲们声色洪亮的唤牛声、清脆的响鞭声,还有井边水桶的叮当声,挑水扁担“吱呀、吱呀”的小唱。在那个年代,挑土、挑柴、挑草、挑筐、挑庄稼,无所不挑。乡亲们干农活、做家务,样样都得用扁担。挑着日出日落的岁月、挑着奔波人生的价值、挑着丰衣足食的期盼。农民摆脱扁担得益于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村里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外的道路也平坦顺畅。到了收种季节也不需要人挑肩扛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割、机收、机种等。如今,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有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有的农户还买了货车、小轿车,他们赶集或外出办事,再也不用扁担挑东西了。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