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房产 房产资讯

东莞房产预售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

2019-09-26 10:08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开发不动产登记平台与银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在线审核,通过核准后,向银行颁发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协同电力、供水、供气等民生单位,推行二手商品房“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联动办理。

原标题:东莞房产预售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

国庆后,备受关注的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即将正式启用。9月24日,进驻该中心政务大厅的不动产公积金业务区正在试运行,市民一手房业务办理可1小时拿证。据悉,东莞在全国率先实现房产预售登记环节全程电子化。

  从申请到发证“零跑腿”

今年7月初,东莞东坑镇一房地产项目开售,销售额5亿多元。按以往不动产交易登记的流程,从业主办理不动产登记,到房地产公司回款,整个过程需要半年。而7月1日,东莞不动产登记在线申请系统上线,这家房地产公司成为首批“尝鲜”的企业,仅仅半个月,公司销售额回款就超过95%。

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谢晓明介绍,为彻底解决“市+镇”二级审核特殊架构产生的不动产交易登记环节多、重复审核、跑动频繁等企业群众长期诟病的痛点堵点,该中心借助电子印章、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攻克全程电子化审批“卡脖子”问题,实现从网签合同开始,到审核发证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统一办理、全程网办、免交纸质材料,真正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今年7月,东莞市不动产登记在线申请系统(即“虚拟窗口”)和商品房网上预(销)售备案电子签章系统正式投运,东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及业主可通过在线申请系统“刷脸”注册,申请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在线签章签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维修资金票据、银行进账、契税缴纳、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材料,免交纸质及扫描材料,审核完成后颁发不动产电子证照,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

通过这项改革,群众买房时的签约、备案、按揭、抵押,过去总流程需要花一两个月时间,如今压缩到1个工作日,最快只需50分钟;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业务的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业务由线下20个工作日办结,提升为线上即时办结。

一手房办理一小时拿证

9月24日下午,深圳宝安区的张女士来到东莞市民服务中心的不动产权登记服务大厅,一个多小时后,服务人员面带微笑地将不动产权证递到她手里。

东莞之所以能实现不动产权证快速办理,源于深化数据互联共享,实现部门联动联办。“这说起来简单,其实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谢晓明说,“构建一个完善的大数据系统,需要对接多个部门的数据,操作极为困难。幸好得到东莞市委市政府、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大力支持,全市一盘棋,相关工作才取得良好成效。”

  东莞“不动产+”全面开花 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服务

  链接

在东莞,不动产抵押登记,已经不仅仅是“办证”这么简单,而是以之为引领,“不动产+”全面开花,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该市推进“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制度。开发不动产登记平台与银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在线审核,通过核准后,向银行颁发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

企业只需跑一趟银行,商定办理抵押业务,慢则1个工作日、最快1个小时内即可完成二手商品房抵押登记,比传统模式节省5个工作日以上。

东莞还突出电子证照应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协同电力、供水、供气等民生单位,推行二手商品房“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联动办理。业主在办理二手房过户的同时,可同时申请办理水、电、气、网过户业务,整个过程“一次办妥”,有效避免群众多头跑,降低办事成本。目前“不动产登记+供电过户”已完成,下一步将推广至水、气、网等民生服务领域。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