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娱乐

这样有人文营养的“追剧”不妨多些

2020-04-27 11:2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直播间“弹幕”上不时飘过网友的热议:“美醉了,追剧追出在课堂做笔记的感觉”“原来一件戏袍和头饰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   宋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也在追剧,他写过《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等宋代研究著作,新著《水浒寻宋》近日刚出版...

以北宋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热播剧《清平乐》火了,同样带火的还有频上热搜的宋史图书话题。但这次不光是简单的“蹭热点”,而是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历史学者开启在线“科普”追剧模式,讲解剧集细节的同时,“挑刺”指出一些谬误,与网友实时互动。

其中,《清平乐》的“头号粉丝”吴钩,本身是一位宋史学者,他在微博带上“清平乐”话题标签,在线连载“观后感”,话题度持续走高,也带动他的新书《宋仁宗:共治时代》4月初刚上市即加印,不到一个月印数累计达3.6万册。此外,“我们爱宋朝”“一眼千年:宋朝的书画美学”等杂志专题和系列知识付费课程也引发关注,“宋朝的文人天团”“语文课本背诵天团再度出道”等话题更是屡屡刷屏。在业内看来,相对“高冷”的学问借力网络社交平台,知识点巧妙搭配剧情更易被理解记忆,这也不失为互联网时代普及历史人文的好方法。

宋人用茶壶泡茶让人出戏?“打卡式”挑错模式吸睛

吴钩并不掩饰对《清平乐》道具、服饰、制作的赞赏,“看着那些熟悉的历史人物一个一个出场:吕夷简、晏殊、韩琦、范仲淹……别有感觉。尤其很高兴看到宋仁宗成为主角出现在电视剧里。”但他更令人瞩目的是以史学家身份陆续整理了剧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几乎每天都在个人微博和公众号“我们都爱宋朝”上与网友分享,有读者笑称“跟着历史专家开启打卡式挑错模式,这样追剧还挺过瘾”……

就在昨天,吴钩从剧中官员头戴的长翅宋朝官帽说开去,并对流行网文中的说法进行“辟谣”——“有人说这帽子是宋太祖发明的,目的是为防止官员在朝堂上交头接耳说悄悄话。但这是一个流传颇广的谣言,实际上在宋太祖出生之前,已有展脚幞头流行(没错,这种长翅官帽的正式名称就叫展脚幞头)。”

吴钩认为,对古装剧来说,最常见的差错表现为称谓的时代穿越,比如将明清时期才出现的称呼套在唐宋人身上。这方面的张冠李戴,《清平乐》也有一些。如剧中有科举考试的“会试”情景,考试地点显示为“国子监”。吴钩指出,宋代其实没有会试的说法,会试是明清时期的概念。与会试同一层次的宋代科举考试,叫省试或礼部试。省试的地点,也不是国子监,而是贡院。吴钩随手“科普”——宋代的科考为三考制:解试、省试、殿试;明清科举是六考制: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吴钩很注重和网友互动,他也会从网友关于影视剧的讨论里“抠细节”——比如第三集中,“刘太后给苗心禾看的书,既不是手抄本,也不是雕印本,很明显是电脑字体印刷品。有网友告诉我,这是字库里的启功字体,这一细节让人出戏了。《清平乐》制作精良,此处道具的敷衍太不应该了。”到了第五集里,晏殊与人喝茶提茶壶,“这是泡茶的茶壶,元明之后才出现。宋人流行用汤瓶点茶,不可能使用这种茶壶。”吴钩不光点评道具,也挑出人物称谓出现的问题——剧中奴婢常将未婚女子称为“姑娘”,但“姑娘”不是宋人对女孩子的称谓,宋人见到年轻女子,不管认识与否,习惯称“娘子”或“小娘子”;曹皇后的贴身侍女提到话本中的才子佳人故事,将佳人称为“小姐”,这一称呼也是不当的。

因“爱之深责之切”,吴钩甚至“恨铁不成钢”地感叹“这么好的IP被浪费掉了,可惜”——“这部剧里依次登场的角色是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全是自带光环的人物,名字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人称‘背诵默写天团’。这本身就是话题,就是流量,比什么宦官与公主的八卦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意义。哪个历史题材能带出这么多的牛人?”

“边刷剧边看书”或成趋势?社交平台流量为历史普及注入新生机

《宋仁宗:共治时代》加印的同时,还拉动了吴钩“说宋系列”前三部《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的销量,这一系列“四本书抽奖活动”甚至还上了微博沸点话题,三小时阅读量超200万,迄今累计破千万。当然,热门影视剧带火相关图书,并不稀奇,但新书营销难道只能从爆款剧流量红利中艰难分得一杯羹?

对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刘春荣认为,与其说出版业在 “蹭热点”,不如说这波热点操作启发了社科书营销如何进行巧妙的话题引导。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清平乐》推动了大众对宋朝历史文化的关注,实际上也是国内读者阅读兴趣的必然转型,有着深厚的民众心理基础,追剧的观众也出现分层——一部分是从原著网络小说《孤城闭》的言情风格粉丝追随而来,还有一部分是对服装设计、对白、名人背后历史知识点更感兴趣。“有必要放大后面这批观众的心理感觉,这恰恰是历史社科书的市场所在。”

以宋代为背景的古装剧并不少,比如早期的《少年包青天》系列,还有近年的人气剧作《鹤唳华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但随着社交平台流量为历史普及注入新生机,“边刷剧边看书”渐成趋势。事实上,一部剧可开垦的话题沃土十分广泛,眼下多位史学家就从不同维度展开接地气的解读。刚刚过去的周末,艺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黄小峰的线上直播讲座,就从《清平乐》服化道谈宋画的美学根基和来源,借此打开宋代美学的秘境。直播间“弹幕”上不时飘过网友的热议:“美醉了,追剧追出在课堂做笔记的感觉”“原来一件戏袍和头饰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

宋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也在追剧,他写过《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等宋代研究著作,新著《水浒寻宋》近日刚出版,游走于正史、笔记、话本、戏曲之间,还原了活色生香的宋朝生活,也复现当时市民阶层的衣食住行玩。破天荒地尝试“云讲座”,在线录制“书海漫游不孤单”系列活动,72岁学者虞云国的体验感很新奇,“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弹幕这种玩法!”以“夜访大宋,去‘瓦舍’听书、刷剧!”为主题的讲座将在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播出,他期待能和读者有更多的在线互动。

相较市面上偏“戏说”的历史剧,虞云国认为《清平乐》在大背景总体契合历史,所折射的历史观也基本可取,他认为在线边追剧边解读也是“一种普及人文历史的较好尝试”。而当追剧的模式不再局限于“正襟危坐”,历史普及出版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记者 许旸)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