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住房的变迁

2020-10-20 08:5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文/李东义

住房,我们心中温馨的家,是人生的向往和希望。房子既能遮风挡雨、避寒消暑,更能安居乐业、永久相伴。因住房引发的诸多喜怒哀乐,对于上些岁数的人来说有着深刻而难以忘怀的印象。

回首往事,1975年前后,农村的房屋大都是土坯墙的草房。这种房子简单,造价低廉。但是抗风抗雨差,最多能住八九年。在那实行票证的年代,物资匮乏,条件有限,只能如此。那时,人们的想法单纯,吃饱、穿暖、房子不漏雨,就心满意足了。

改革开放后,天中大地焕然一新。乡亲们在承包的土地上辛勤劳动,精耕细作,获得到充足的果实,交足了公粮,留够了口粮,余粮的收入填鼓了腰包。结束了票证的限制,放开了市场经营,有了钱的乡亲们开始建造砖瓦房。砖代替了土坯,瓦代替了茅草,沙灰代替了泥巴。记得1987年收秋后,我们家盖起三间青砖红瓦房。上梁那天甚是热闹,撒糖、敬烟、放鞭炮,如同过节。只见那“左金龙托起玉柱,右白虎架起金梁”“金玉满堂”在飘动起舞,乡亲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我家是第一批建起青砖瓦房的,接下来,村子里一家家陆续建了瓦房。乡亲们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曾经低矮阴暗的土坯墙草房,变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曾经破烂不堪、吃住不保的家,变成了如今衣食无忧无虑的温暖的家。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乡村在社会前进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惊人的变化。2008年春季,我家不惜拆除了住了20年的红瓦房,在原地建起二层独院的楼房。钢筋水泥代替了木檩条、红瓦片,楼房代替了瓦房。

乡村楼房的普及,实现了杜甫的理想及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千年后的今天,住房超越了诗人的梦想,呈现了时代的辉煌。在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洋房、别墅随处可见。在乡村,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二层小楼;高围墙,独家院,规划得整齐一致,一栋比一栋坚固;红漆门,彩瓷砖,装饰得别致漂亮,一家比一家气派。

楼房不再是奢望的宫殿、少数人的享受,而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家。老百姓住得越来越宽敞、明亮、舒适。住房成了人们幸福生活和时代进步最直观的表征。住房迎来了春天,是乡亲们奋斗的硕果,是国家政策的英明、时代的伟大。

  如今,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变得更美了:路平地净,空气新鲜,清香宜人;健身器材,样样齐全;生活设施,时尚新潮;光伏、超市、自来水、网络、沼气、太阳能……生活无忧,吃、住、行方便,村中有楼,城中有房,家有汽车,卡有存钱,病有医保,老有所养,这就是今天新时代下的新农民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