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加收服务费 平台不得抽成

2021-02-27 08:32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关注   新冠疫苗运输车辆凭调运单免费通行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孙文剑表示,为有效保障新冠病毒疫苗货物安全高效运输,对持有调运单的疫苗货物运输车辆,实施免费、不停车、便捷通行政策。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加收服务费 平台不得抽成

调价应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示,平台监督驾驶员不得私自加收费用;抓紧推进交通领域“适老化”改造

昨天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公众关注的“部分地方网约车出现加收春节服务费、订单计费不准”等问题,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平台加收服务费要适度合理,并应全额奖励给驾驶员,不得抽成。此外,网约车平台调整计价标准应该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示。

服务费要适度合理并提前公布规则

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注意到,春节期间部分网约车平台加收服务费,向司机提供奖励红包,鼓励司机参与运营。但网约车平台加收服务费应该坚持以下原则:服务费要适度合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相关规则,不得临时加收;加收的服务费应该全额奖励给驾驶员,平台不得抽成;平台应该加大车辆调度力度,并监督驾驶员不得私自加收费用。

针对公众反映的订单不准问题,交通运输部将加强监督,多措并举规范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将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对网约车价格行为的管理,督促公司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同时要求网约车平台调整计价标准应该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示。”

优化健康码查验服务

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正在抓紧推进交通领域“适老化”改造,优化健康码查验服务,保留人工服务,部分地区还设置了无健康码通道,首汽约车、滴滴出行在春节前已实现“一键叫车”功能。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其中提出,2021年2月底前完成改进交通运输领域“健康码”查验服务等工作。

孙文剑表示,为了便利老年人出行,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交通部门优化健康码的查验服务,对因为疫情防控确实需要查验健康码的情况,可以代查或凭证登记,客运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保留了人工服务,部分地区设置了无健康码通道。

出租车、网约车方面,首汽约车、滴滴出行在春节前已实现“一键叫车”功能,深圳、上海部分重点商圈还安装了“一键叫车”设备。同时,交通运输部还指导相关协会,鼓励各地出租车优先保障老年人“扬招打车”的出行需求。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关注老年人出行需求,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关注

新冠疫苗运输车辆凭调运单免费通行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孙文剑表示,为有效保障新冠病毒疫苗货物安全高效运输,对持有调运单的疫苗货物运输车辆,实施免费、不停车、便捷通行政策。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对于执行新冠病毒疫苗货物运输任务的车辆免收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公路收费站对持有《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调运单》的车辆,实施免费、不停车、便捷通行。具备条件的收费站将设置专用通道,保障疫苗货物运输车辆优先便捷通行;暂不具备设置专用通道条件的收费站,通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当前国内新冠病毒疫苗储运条件为2℃至8℃,对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冷藏保温车+冷藏保温箱的方式进行运输。据初步摸排,全国拥有冷藏保温车超过1万辆,冷藏保温箱近30万个,整体可以满足疫苗生产、供应及接种的运输需要。为有效保障新冠病毒疫苗货物安全高效运输,交通运输部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强疫苗货物运输技术指引。二是促进疫苗运输与生产供需对接。三是强化疫苗运输车辆通行保障。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密切部门协同,加强统筹调度,为疫苗生产、供应、接种提供坚实的道路运输服务保障。同时也呼吁,承担疫苗运输任务的相关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疫苗货物安全高效运输。记者 裴剑飞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