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谁是抵制新疆棉的幕后黑手?
摘要:企图搞乱别国美国国际开发署花样百出 利用“施舍”进行政治操弄,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这一惯用手段在委内瑞拉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古巴,美国国际开发署更是花样百出,想方设法试图引发古巴社会混乱、甚至煽动政变。
近日,H&M、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抵制新疆棉花。如此荒谬的决定主要受到一个名为BCI的非政府组织影响。
BCI是谁?
BCI全称为“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成立于瑞士日内瓦的一家全球性非盈利国际性会员组织。截至2020年5月初,BCI全球会员数近2000家,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
随着与之合作的品牌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否可以拿到BCI的“认可牌照”会直接影响服装企业在国际上的销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此次BCI带头对新疆棉花进行攻击,会引发众多国际服装品牌的“跟风”。
谁给了BCI压力?
2020年10月,BCI发布一份英文声明,捏造新疆“强迫劳动”的谣言。这家组织的上海代表处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他们受到了“各方面压力”,因此作出了暂停涉及新疆棉花项目的决定。
这种压力从何而来?该组织并没有详细说明。但该组织官网显示的资金伙伴中,赫然出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名字。而美国国际开发署是美国实施对外渗透的重要机构之一,这就不由得让人怀疑某些国家在此次事件的背后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国际开发署遭多国驱逐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1961年,号称是美国实施对外非军事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但多年来,该机构以援助为名,对别国进行渗透和干涉内政的行径屡见不鲜。
2019年7月,美国国际开发署向欧洲盟友兜售了一份“反俄计划”,名为《抵抗克里姆林宫邪恶影响力发展框架》,号称要帮助欧洲摆脱所谓的俄罗斯干涉和侵犯。俄罗斯外交部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指出单从这份文件的名称就坐实了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意图不是打造合作,而是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和洗脑工作。
早在2012年,俄罗斯外交部就要求美国国际开发署停止在俄境内的活动。因为该机构试图通过资金对俄罗斯各级选举等政治进程施加影响。
2013年,时任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也曾公开宣布将美国国际开发署驱逐出境,指责其活动含有政治目的,阴谋反对玻利维亚政府。
企图搞乱别国美国国际开发署花样百出
利用“施舍”进行政治操弄,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这一惯用手段在委内瑞拉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他们带着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来到委内瑞拉边境时,身边陪同的是委内瑞拉反对派的官员,嘴里宣扬的是谴责委内瑞拉政府的政治言论。
在古巴,美国国际开发署更是花样百出,想方设法试图引发古巴社会混乱、甚至煽动政变。 (据央视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