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新疆媒体工作者驳斥“强迫劳动”谎言

2021-12-11 09:5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孔浩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干部,我常被新疆各族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场景感染,也总被他们的真实劳动故事感染,我有义务把动人的劳动故事讲给世界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座谈会,来自新疆各地的8位媒体工作者,在会上讲述自己长期奔走天山南北遇到的真实故事,驳斥一些反华势力编造的新疆“强迫劳动”谎言。

“《左传》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美好生活的源头。”新疆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金风的发言,分享了报社记者采访的群众勤劳致富故事。

22岁的阿布都卡地尔·阿不来提,家住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玉奇于孜莫村,中专毕业后回家种植红枣,这两年跟着同村的河南籍种植户学到了最新的栽培技术。技多不压身,他还学习农机操作修理技术、牛羊养殖技术,农闲时在合作社工作,每月可多赚2000元。

金风说:“记者采访他时,他说现在生活很充实,靠劳动和技能赚钱过上好日子是他和身边人的心愿。”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干部,我常被新疆各族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场景感染,也总被他们的真实劳动故事感染,我有义务把动人的劳动故事讲给世界听。”《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阿不都米吉提·吾迈尔说,一位毕业生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吐尔洪阿依·塔西买买提2020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毕业后,她没有像其他师范生那样选择教师职业,而是选择追寻自己的理想,勇敢创业。

当年,她在家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创办了一家婚庆公司,公司设在毗邻哈萨克斯坦的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创业伊始她即享受到政府5000元补贴和多项创业鼓励政策,现在一年纯收入6万多元。

“她的劳动没有受到任何方面的强迫,还得到政府帮助,赢得了社会尊重。”阿不都米吉提·吾迈尔说。

《新疆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阿斯甫江·吐尔逊曾在南疆贫困乡村驻村帮扶,他分享了自己在脱贫一线看到的故事。

2017年至2020年,阿斯甫江·吐尔逊在喀什地区叶城县吐古其乡库木巴村驻村。库木巴村曾是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差、村民们思想闭塞。为了转变村民就业观念,阿斯甫江·吐尔逊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利用高校的优势和资源,他们在村里开办服装、家政、糕点制作、电焊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帮助乡亲们提高劳动技能。

村民艾克拜尔·买买提原来只会驾驶拖拉机。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帮助下,他试着创办绿水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蔬菜种植和鸽子养殖。几年时间,合作社规模逐渐做大,目前有30多名村民加入合作社,每月人均工资可达3000多元。此外,他还组建农民施工队,帮助乡亲们就地就业。短短两年间,他从一名拖拉机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听闻上述故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报》编辑中心副主任傲卡感慨:“我从事新闻工作31年了,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亲眼看到他们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看到国家惠民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那些‘强迫劳动’谎言,在事实面前不值一驳。”

责任编辑:孔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