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墨斗(邹国华)

2022-04-16 16:5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木材要从哪里锯开,父亲就把墨斗拿出来,在墨斗里填上棉花,倒入墨汁,然后就喊:“华儿,来拉线。”

荀子《劝学》篇云:“木受绳则直”,是说木材在用墨线量过后就可取直,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传说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发明了墨斗,墨斗中染墨的绳子按木工的要求在木材的两端拉直,然后提起中间部分松开,绳子上的墨汁就会在木材上绷出一条直线,顺着直线就能用锯子把木材锯成直的木板或木条,因为父亲是名木工,我家里就有这样一只墨斗。

我家那个墨斗大约有10多厘米长,设计精巧,制作精致,不知道是什么木材做的,通体是黑色。墨斗前端是个圆形的小木斗,里面放棉花盛墨汁,后端两壁中间是一个小木轮,上面缠着墨绳,轮外面有一个把手,是用来绞动墨绳的。

拉墨绳虽然是个很简单的活儿,对于当时五六岁的我来说却是一项很庄严的事儿,因为那是给全庄的人做家具。拉墨绳是做家具的基础性工作,我既感觉庄严神圣,又感觉责任重大,生怕有丝毫闪失。开始拉墨绳时,由于没经验,手的力气又小,或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父亲一拉墨绳,墨绳就从我手中拉脱了。当时真的是诚惶诚恐,觉得自己的失误不可原谅。好在父亲并没有责备我,还教我把墨绳缠在手指上,紧紧按在固定的点上不要动,全神贯注,适度用力。果然,按父亲教的方法,以后再拉墨绳,都能绷出一条完美的直线。

墨斗过去是木工必备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已经懂得和熟练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原理,发明了墨斗这种实用的工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墨斗在中国人民生产生活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70年代的中国农村还相当贫困,家家户户都买不起家具,各家用的床、柜和桌凳都是用自家宅基地上的树木做的。我父亲就是当时我们庄上的木工,他每天都在忙碌着,把左邻右舍拉来的木材变成各种家具。我五六岁时便成了父亲的帮手,每天的任务就是帮他拉墨斗的绳子。木材要从哪里锯开,父亲就把墨斗拿出来,在墨斗里填上棉花,倒入墨汁,然后就喊:“华儿,来拉线。”等我跑过去时,他便把墨斗一端的绳子递给我,让我用手紧紧按在木材一端要锯开的位置,然后他拿着墨斗拉着绳子到木材的另一端,把墨线拉紧固定好后,便从中间提起墨线,手忽然一松,“啪”的一声,一条直直的墨线便印在了木材上。关于墨斗的记忆让我在懵懂中学会了做事既要讲方法,又要认真负责的习惯,也初步明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至今,我仍对家里的墨斗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潜移默化中,它成了我人生勇往直前、直而不蔓的标尺。

随着科技的进步,墨斗在今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我父亲那个老墨斗我却并未舍得丢弃,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已留下了以身率直的印象,多少歪树弯木就绳而直,都是它的功劳。今天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就是希望在给孩子们讲解它的功用时,继续传承它以己正人的精神。

(作者单位:正阳县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