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丨把塞罕坝“打包”进行李箱
摘要:于士涛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也是林场第三代务林人。 第一次来到塞罕坝,00后王岱敬发现这里与想象中的大不相同,通过拍摄,她对塞罕坝精神也有了更多理解,“塞罕坝精神鼓舞着我,继续追梦。”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的“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二季)”系列短视频燃情上线。30位顶流推荐官连麦互动,30个青青学习团沿着“大国重器”“绿水青山”“全面小康”“文化传承”四条线路,沉浸式打卡学习,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本集短视频沿着“绿水青山”学习线路,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了解这片林海背后的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连麦顶流】
本集顶流推荐官:
陈彦娴 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六女上坝”主人公之一
以前大家不太知道塞罕坝,我们几代务林人用半个多世纪,在这里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2017年,我作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代表,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领回“地球卫士奖”,感觉特别骄傲!
年轻朋友们,欢迎你们走进这片林海,感受“绿色奇迹”,把塞罕坝“打包”,装进你们的行李箱吧!
【青青学习团】
团长:
于士涛 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代务林人
团员:
关秉泽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
王岱敬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
王雪彦 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
【本集介绍】
青青学习团在团长于士涛的带领下,来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他们在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尚海纪念林打包了土壤,在风景如画的七星湖湿地公园打包了清澈的水,还在海拔约1900米的月亮山上,带上了“天然氧吧”的优质空气。在这处绿水青山中,学习团感受到塞罕坝人60年来将荒原变林海的决心。
于士涛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也是林场第三代务林人。林场是他的家,树苗就像他的孩子。在七星湖湿地公园里,他停下脚步和游客说起这里的生物,如数家珍。于士涛说,如今,塞罕坝二次创业,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每年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5.9亿元,真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共同期待,‘美丽高岭’之上,绿色发展之树更加繁茂,创造新的‘绿色奇迹’。”
22岁的关秉泽是河北承德人,尽管不是第一次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但他还是被眼前的浩瀚林海震撼,在这里他感受到一代代塞罕坝人的坚守,“我想把塞罕坝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第一次来到塞罕坝,00后王岱敬发现这里与想象中的大不相同,通过拍摄,她对塞罕坝精神也有了更多理解,“塞罕坝精神鼓舞着我,继续追梦。”
作为林场的一名职工,王雪彦感觉非常自豪,同时也感受到重任在肩。她说,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塞罕坝,为“绿色地图”增光添彩。
现代快报+记者 于露 高霞/文 唐家语/设计
责任编辑:尹媛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