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小番茄结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2023-05-17 09:16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农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强了,“番顺番茄”产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各地青睐,番顺西红柿产业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做优“土特产”蹚出“新路子”

小番茄结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记者 滑清泉

晨曦微露,万物生辉。王献伟和一大早来“增援”的亲朋好友,一头扎进自家承包的两个番茄大棚,采摘成熟的果实。

王献伟是平舆县李屯镇魏楼村村民,就近在番顺番茄产业园租种大棚已有6年之久,两个大棚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让这个憨厚的中年汉子乐此不疲。

“今年春季的果子长得又圆又大,一年两茬,每个大棚稳赚六七万元。”眼下,正是春季早茬温棚番茄上市季,望着火红的果实如红玛瑙般挂满枝头,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王献伟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一亩园,十亩田。”用王献伟朴质的话说,一亩番茄大棚的投入和收获,抵得上自己种十亩大田。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产业从哪里来?关键是做好做优“土特产”文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平舆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探索出的“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订单收购+分红”等特色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一条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受益的“产村融合”新途径,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富民强村,平舆农民靠小小番茄,成功破解了乡村振兴中这一“核心密码”。近日,记者走进当地深入采访,解码这一富有特色的产业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挑大梁 模式创新“土生金”

初夏时节,番顺番茄产业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上千亩土地上,数百个番茄大棚连片成景、蔚为壮观,在明媚阳光下银光闪烁、生机无限,汗水欢笑交织,丰收图景扑面而来。

“今年春季早茬番茄不错。”作为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冯刚业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悉心指导番茄分拣、装箱,一边如数家珍介绍着。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中坚力量,也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早在多年前,平舆县就抢抓机遇、提前谋划,聚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诞生了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赋能加力农业农村经济高效高端高质量发展。

作为平舆县“土生土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鑫芳农业自2014年开始就在李屯镇大力推进西红柿产业园建设,打造了全省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示范基地。

“平舆‘番顺番茄’产业发展模式,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国情市情农情探索出的特色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作为李屯镇党委副书记,张建超一直分管此项工作,对“番顺番茄”产业发展了然于胸。他说,特别是“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特色模式,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提供了可参考、可推广、可复制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经验。

模式创新成功后,复制速度加快,渐成燎原之势。2012年起,鑫芳农业先后在平舆县、汝南县、驿城区、正阳县、新蔡县流转土地,建设西红柿产业园。

仅平舆“番顺”西红柿产业园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目前,鑫芳农业已流转土地9500多亩,经营温棚1500多座,日产番茄400吨左右,与近500个村建立了合作运营关系,每年分红资金2000多万元,受益农户1万多户。

织好利益“联结网”富民强村现“多赢”

富万千民众,促一方经济。走进番顺西红柿产业基地,迎面而来的标语格外醒目。

“政府搭台,龙头唱戏,村集体和农民受益。”采访中,张建超寥寥数语,简要概括了这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挥政府指导和服务功能,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

他告诉记者,其间,县政府出台了西红柿产业发展土地、金融、人才扶持政策,统筹协调产业园建设资金和企业流转土地事宜,资金用于温室大棚建设,建好的温棚资产交归政府或村集体所有,并转租给鑫芳农业经营。鑫芳农业则统一租赁经营、负责维护,并按照温棚建设投资总额的4%~8%缴纳租金,实现集体经济资产性收入。

“每年企业都按时把租金打到村里指定账户上。”李屯镇魏楼村党支部书记吴小柱兴致勃勃地说,“靠发展特色产业,俺村人均纯收入1.6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3万元。”

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当地西红柿产业,鑫芳农业作为“链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市场营销功能,在园区内先后建设工厂化育苗车间、分拣车间、冷藏保鲜设施、深加工车间、生活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并在政府或村集体经济配合下,将温棚租给农户,按照合同约定的形式收取租金、订单种植西红柿。

“园区管理运营由鑫芳农业负责。”冯刚业坦言,按照“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公司全程为承包农户提供番茄种苗、农资、生产技术及商品果销售服务。承包农户基本不用扎本,空着两手来,经培训后,即可上岗种植挣钱。

占地3000多亩的汝南县番顺西红柿产业园同样由鑫芳农业经营运营,里面建有100万平方米温棚、1000平方米保鲜库、1000平方米分拣车间、4000平方米生活生产办公房、机械设备、番顺番茄酱深加工项目、欧荷智能番茄生产温室及打造西红柿大世界项目和占地100亩的番茄交易市场,致力于打造集优质番茄品种培育、生产加工、展览交易、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和综合性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国内最大的优质番茄产销中心、集散中心、结算中心和价格指导中心。

据了解,鑫芳农业与汝南县165个村签订租赁协议,园区共建设300多个钢结构日光温棚,每年收回8%的租金作为村集体收益,连租15年,通过村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的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番顺番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发挥村集体经济‘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采访中,张建超说,村集体经济在行使集体财产权的同时,负责利用本村温棚资产入股西红柿产业园,增加村集体资产性收益;配合企业积极引导协调农户入驻产业园租赁温棚种植西红柿,并做好后续相关生产服务保障工作;在收取企业租金后,组织分红或发展其他乡村产业,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了“多赢”局面。

“一般每个农业劳动力可承包1至2个大棚。”据冯刚业介绍,按照合同约定种植西红柿,果实收获后统一由企业收购,先用西红柿产量核算扣除租金、种苗、农资等支出,再以合同约定订单收购价格现金核算总体收益。同时,种植户和贫困户还享受村集体经济资产收益分红、流转土地分红。

西红柿卖得“俏”,农民腰包鼓得足。“活儿不重,挺有奔头的。”谈起这些年来种植西红柿的感受,王献伟说,“每个大棚一年下来赚六七万元,照顾家庭与挣钱'两不误’!”

院士专家齐赋能 模式复制“加速跑”

平舆县李屯镇番顺西红柿产业基地的大棚里,一种和马蜂一样大的黑色蜂振动着翅膀,发出嗡嗡声,围着西红柿盛开的花朵翻飞不停。

“这种黑色蜂名叫熊蜂,对黄色、红色特别敏感,是公司专门从外地科研院所购买而来,每箱400元钱,有熊蜂80只至100只,用于为西红柿授粉”。看到记者对其些许恐惧的表情,冯刚业说。

“别看这些熊峰外表憨厚,但工作能力特别强。”冯刚业告诉记者,熊蜂采粉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长,熊蜂平均每天可工作9个小时,出勤率100%,而且采粉专一,每次出巢只采集一种植物的花,有利于物种稳定。”

据介绍,使用熊蜂传粉,不仅能提高番茄单果质量,还能降低畸形果率、改善果实品质、降低灰霉病发生率,成本也显著降低,番茄更容易实现优质优价。熊蜂传粉番茄的果肉饱满,种子数量多,果实风味浓郁。

为发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功能,鑫芳农业依托全市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的契机,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李天来、喻景权等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孙治强教授等到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制定“番顺番茄”优质产品生产技术标准16项,积极转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用标准化生产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打造熊蜂授粉、物理除虫、58天自然成熟的“番顺番茄”品牌,全面提升了本地西红柿产业价值链。

在这些西红柿大棚里,甚至连浇水、施肥都特别讲究。“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水肥一体机控制,给作物施水施肥,就像挂吊瓶一样,从外面根本看不到流水。”冯刚业说,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适时、定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番茄根部土壤。灌水均匀,节水效果好,既节省了人力、减少了水分蒸发,又避免温室中空气湿度过高。

据冯刚业介绍,番茄产量高,需肥量也大。为保证绿色番茄质量,鑫芳农业十分重视科学落实施肥管理。施肥主要以土肥为主,适量施加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提升番茄的品质。

不仅如此,在这里连管理大棚,也轻松自如。冯刚业现场给记者演示手机中装载的“棚管家”智能软件,通过软件能清楚看到每个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大棚自动控温、电动门帘、智能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拿着手机就能远程管控,种植户再也不用爬到棚上收放帘子了。

精益求精,方能创造卓越品质。“每批外运的西红柿,我们都要进行含糖量的测定。”冯刚业表示,有了科技加持,不但省去了很多人工成本,而且进一步提升了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6年间,我们的大棚数量翻了数十倍。”冯刚业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实现西红柿100%的订单化经营,公司生产的“番顺”品牌番茄由于原生态、质量佳,深受市场青睐,先后与永辉超市、欢乐爱家、盒马生鲜、华润万家、生鲜传奇、步步高超市等连锁商超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农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强了,“番顺番茄”产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各地青睐,番顺西红柿产业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冯刚业说,目前,这一模式除了在我市的5个县区推广复制外,还在周口市淮阳区建有2个基地,并正在与南阳市一个县合作推进项目。

抓住乡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番顺番茄”产业发展模式以“产村融合”富民强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实践经验,未来路子必将愈走愈宽。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