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
摘要:相对于拉麦和垛垛,扯磙虽然不那么累,却热得很。老牛拉着石磙,喘着粗气,慢吞吞地走,“吱呀、吱呀”,石磙发出单调而机械的声响,更让人昏昏欲睡。麦秧子通常要碾上三四遍,麦粒才基本上掉完。
陶中民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才十二三岁,家里分了七八亩地。由于家里缺人手,十二三岁的我就早早地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可就像《朝阳沟》里栓宝他爹说的:“庄稼活,不用学(xuo),人家咋着咱咋着。”不出两年,犁耩锄耙、使唤牲口等农活,我都已经干得像模像样了。
所有农活里,最苦最累同时又让人莫名兴奋激动的,就是收麦了。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一个麦季下来,能让人脱层皮。
老家有农谚云:“芒种忙,三两场。”我们那儿收麦一般在芒种前后。芒种前十来天,乡亲们就着手收麦的准备工作了:镰刀、扫帚、木锨、杈等农具,该修的修、该添的添。同时,开始造场,找靠近路边的一块空地,平整一下,用水洇透,撒上麦糠,晾晒至半干,用石磙碾实,如此再三,一片打麦场即告完成。
收麦,是正儿八经地起早贪黑。起早,是为了赶在露水未干时割麦,一是好割,二是免得麦秧子晒焦了掉穗。天不亮,人们便草草吃了早饭,收拾家伙,在“吃杯茶”的聒噪声里往地里赶。等到一天的麦打完收完,场里弄利亮,往往就到掌灯时分了。回到家吃完饭,还得就着月光连夜磨镰。有时为了赶天气,挑灯夜战也是常有的事。
说起来麦田的重活儿,首先得数拉麦。就是把割了的麦秧子,用架子车从地里拉到场里。先用杈将成铺的麦秧子穗朝里整齐地码好,再用两道麻绳扎紧,然后把车抽平,肩上套上襻绳,双手扶把往地头拉。土是松的,地是软的,车轱辘深陷到土里,沉自不必说,唯愿颗粒饱满产量高,再沉也不嫌沉。身子低躬,几于地平,梗着脖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到路上之前,还不能停歇,一旦停下,就再难起步。
过去的田间,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尤其是到了拐弯处,路窄弯陡,或者遇上刮风,就极容易翻车。连人带车翻到路边沟里,那个狼狈!幸亏沟不太深,没有伤着。家人帮着把架子车拉上来,又分几次重新装好拉到场里,还会嗔怪:“光急活儿贪多,看耽误多少事儿,抛撒多少东西。”
其次是垛垛。这里说的垛垛,可不是布谷鸟唱的“麦罢垛垛”的垛垛,而是麦秧子摊一场,突然下雨,得赶紧垛起来,用雨布盖好。六月的雨说来就来,当时的天气预报又不准,有时候这边刚垛齐,那边太阳又出来了。咋弄?扒,再摊。结果才摊好晒了一会儿,调皮的太阳又撮进去了,一阵风吹过,大雨点子又砸下来了……别说十几岁个半大小子,纵有项羽、张飞之力,也禁不住如此折腾啊!
再次是扯磙。相对于拉麦和垛垛,扯磙虽然不那么累,却热得很。扯磙,就是套上牲口拉着石磙,以人为圆心,以撇绳(缰绳)为半径,一圈套一圈地碾场。碾场要等麦秧子晒透、晒焦的时候开始,而最透、最焦的时候一般就在大晌午头,准确点说就是中午一点左右,这段时间几乎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上面白花花的大毒日头晒着,下面齐腰深的麦秧子蒸着,大汗珠子顺着草帽的带子,蚯蚓一样往脖子里爬,与前胸后背的汗水汇合。老棉布褂子溻得透湿,紧贴在身上。早上起得早,这会儿瞌睡得腌心。老牛拉着石磙,喘着粗气,慢吞吞地走,“吱呀、吱呀”,石磙发出单调而机械的声响,更让人昏昏欲睡。
最后是扬场。麦秧子通常要碾上三四遍,麦粒才基本上掉完。然后开始起场。先用杈把麦秸挑到一边,再把混着麦糠、麦鱼子(带壳的麦粒)和碎麦秸的麦粒拢成一堆。接下来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扬场。扬场对风有严格要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扬场需要俩仨人配合,一人或俩人扬,一人“打掠子”(把没被风吹走的碎麦秸、麦糠和麦鱼子用扫帚掠到一边)。
打下的麦子,要在场里晒一两天,干透,再拿布袋灌了,用架子车拉回家,茓起来。
麦场里也并非都是劳苦。至晚,扬了场,麦子拢起来,东西收拾停当,麦堆边席地而坐。这时,暑气已退去不少,有风吹来,身上顿觉凉爽。打开收音机,先听听天气预报,再搜搜刘兰芳的《岳飞传》、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望着满天的繁星,闻着新麦的清香,便忘记了饥饿与疲劳,心中充满收获的喜悦。
我们那地方,历来就有“走麦罢亲戚”的习俗。连收带种、地光场净之后,乡人会用新麦面炸些油果子,用竹篮装了,下面再衬俩甜瓜,去走亲戚。一是亲戚们见见面,叙叙家常,说说麦子收成等庄稼农事。二是半个多月的紧张忙碌,累得够呛,走亲戚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如今,已经鲜有人走麦罢亲戚了。一是亲情淡了。二是收完麦马上要踏上打工的征程,谁还有工夫去走亲戚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话一点不假。没有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无从谈起。
大约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家才有了简易的小型收割机,同时出现了手扶拖拉机代替牲口碾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后来,又有了联合收割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一遍即成。粮食贩子把车开到地头,直接过磅交钱,省去了晾晒、储存等诸多麻烦。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