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历史事件

80年后,军号依旧响起——寻访苏南抗日战争的不灭印迹

2025-07-09 09:17 来源: 新华社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认为,韦岗首战的胜利,对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奠基作用。   惠农银行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惠农币是苏南根据地最早发行的“抗日货币”。也正因兵民团结一心,苏南抗日根据地才真正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梁和峰 周迎 俞佳融 陶立波

茅山北麓,望母山顶,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巍然矗立,直指万里云天。

7月2日,江南已出梅。夏日阳光透过层峦叠翠,在群山之间折射闪耀,让这片红色土地格外绿意盎然。

80多年前,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兵民一心、浴血奋战中创建,并最终迎来“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岁月倥偬,回望苏南抗战的连天烽火,至今还留下哪些穿越时空的不灭印迹?山缄默、林无言,唯有堪称“世界一绝”的“丰碑奇号”给出了答案:抗战胜利80年后,这里军号依旧响起,仿佛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接续奋斗的号角声声。

弯弓射日,拂晓打响的战斗

寻访苏南抗日战争的历史印迹,从一座座纪念碑开始。

望母山向北30多公里,S243西侧的高骊山麓,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立于苍翠之间。

这座高25米的纪念碑,碑顶为一支古铜色步枪模型,寓意新四军“刺破青天锷未残”。碑身的碑文,记载着这场注定被载入军史的战斗。

88岁的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莫仲钧,30年前曾负责碑文撰写。他说,韦岗战斗规模虽然不大,意义却非同寻常。

1938年6月17日凌晨,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带领下冒雨东进。S243位置是当时的镇句公路,穿行在高骊山与赣船山之间,韦岗赣船山口正是先遣支队的目的地和设伏点。

上午8时许,日军运输队5辆汽车从镇江方向开来,先后进入伏击圈。一时间新四军火力全开,日军仓皇应战,龟伏在车底与草丛中顽抗。

“日军虽属运输部队,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军事素养很高。”新四军韦岗抗战纪念馆馆长沈小宝讲述这段战斗时绘声绘色:对战胶着之际,冲锋号响起,新四军纷纷从山上跃下,英勇向日军冲击。最终毙伤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及以下日军30余名,击毁军车4辆,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一批军需物品。

韦岗战斗打响新四军江南敌后抗日的第一枪,极大鼓舞了江南民众的抗日热情和信心。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认为,韦岗首战的胜利,对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奠基作用。“以胜利的战斗开辟根据地,是新四军挺进苏南的重要方略之一。而开辟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战,更承载着我党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持久战’的重大战略考量。”

胜利的战斗还有很多。

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夜袭新丰车站,全歼守备日军40余人,捣毁车站,切断日军用于运输战略物资的沪宁铁路。

参战的一连副连长兼突击队副队长彭寿生,曾多次向幼子彭伟城讲述战斗经历。“当时日军固守二楼楼梯口负隅顽抗,我父亲他们急中生智,采用火攻才取得胜利。”7月4日,65岁的彭伟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这也是新四军在江南首次攻击日军据点、首次夜间战斗。

在丹阳市延陵镇贺甲村,一座老房子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很多弹孔。这里曾是村里的祠堂,如今成为贺甲战斗旧址纪念馆。

1939年11月8日,外出扫荡的数十名日军,以及随后增援的100余名日军,在贺甲村和新四军发生激烈战斗。从当天早晨到次日凌晨,双方激战不断,多次展开肉搏战、白刃战。

贺甲战斗消灭日军大尉中队长及以下168人,俘敌3名,缴获武器若干,是苏南敌后抗战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被誉为“伟大的胜利在江南”。

苏南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这些战斗创下多个“第一”,创出阻击战、运动战、“围点打援”等多种游击战术,后在全国敌后抗战根据地推广。

很多战斗都是夜间出击、拂晓打响,最终也打破黑暗、迎来黎明。

敌后抗战,插入心脏的尖刀

丹阳市城河路61号,一座粉墙黛瓦的江南老宅引人注目。这里是镇江红色金融钱币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以新四军金融斗争为主题的货币陈列馆。

苏南抗战是敌后抗日战争,各种斗争严峻复杂。关乎“红色生命线”的金融斗争,便是斗争形式之一。

研究新四军史数十年的莫仲钧分析,抗战期间的苏南,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各种政治力量“犬牙交错”。新四军建立敌后根据地,如同“在敌人心脏地区插入一把尖刀”,必须解决人、钱、枪三大问题。

而相对人和枪,钱的问题同样性命攸关。

彼时,国民政府的法币在苏南地区日益贬值,汪伪和日军通过滥发“中央储备银行券”、军用券等,开展经济封锁、大肆掠夺财富。经营好“钱袋子”,打好货币战,阻止敌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是新四军打破日寇“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妄想的重要武器。

1942年12月的一个夜晚,延陵镇东岗村祠堂灯火通明。50多位镇江、丹阳、句容、金坛的开明士绅齐聚一堂,召开成立惠农银行的“集股会议”。中共江南财经处处长李建模兼任惠农银行行长,他如此阐释银行使命:“我们的货币,用公粮和金银作担保!我们的银行,为农民谋生计、为抗战输血液!”

惠农银行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惠农币是苏南根据地最早发行的“抗日货币”。如今,银行旧址仍在延陵镇,惠农币原件全国仅存3张。

敌后抗战的严酷,还体现在各种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

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两件文物比邻陈列。一件是茅山地区民族资本家纪振纲招待陈毅的茶盅,一件是陈毅在句容大地主王诚龙家召开士绅会议时用的八仙桌。

纪振纲和王诚龙都是地方实力派,经由陈毅晓以民族大义、开展抗战宣传,后均投身抗日战争,为新四军提供各种支持帮助。

“王诚龙家大业大,有时一个晚上在不同房间同时宴请日寇、汪伪和新四军。席间收集到情报,便及时传递给后者。”孙志军说,这是新四军统一战线的成功体现。

统一战线确实是新四军反清乡斗争的制胜法宝。为粉碎日伪清乡,根据地创造性推出“一二一”政策。“就是把原来为敌人做事的‘一面派’乡保长及伪军,争取成为既为抗日政府做事、又为敌人做事的‘两面派’,再进一步改造成只为抗日政府做事、表面上应付敌人的‘一面派’。”莫仲钧解释。

如此团结到的人越来越多,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便更有力量。

兵民一心,永远嘹亮的号角

丹徒区宝堰镇前隍村村北55号,是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94岁的老兵丁祥义就住在附近,他向寻访记者缓缓唱起一首从小听到大的歌谣:“黄梅天,到天明,村里村外都是兵。有的睡在屋檐下,有的困在看瓜棚。白胡子公公胆子大,开门出来细打听,一听眉飞眼也笑,原来是抗日新四军……”

在苏南大地的集镇村庄,像这样的歌谣不胜枚举,传唱着一个个动人故事。

新四军初到江南,纪律极其严明,对群众秋毫不犯。他们夜宿村庄,决不进村民家中。群众见到这支不一样的部队,不免钦佩信服有加。于是,在村民诚意邀请下,很多村庄的祠堂成了新四军的临时司令部、政治部。

1938年夏天,年仅7岁的丁祥义胸口长出脓疮,红肿如鼓,高烧不退,家人束手无策。消息传到司令部,陈毅司令员指示警卫员将丁祥义背到附近的战地医院,及时进行了手术救治。

“若不是碰上陈老总,若没有新四军军医,我现在恐怕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回想起80多年前的往事,老人眼中含泪。

1951年,丁祥义参军入伍,并在部队当上了卫生员。

同在前隍村。1939年冬,新四军某部夜袭宝堰至荣炳公路,激战中两名战士牺牲在村东的池塘边。村民无人知晓他们的姓名,也不知他们来自何方,只能含泪将他们埋进祖坟山一隅。

那年28岁的凌秀英,受父亲嘱托,从此成为两位无名烈士的守墓人。清明、中元、冬至、除夕,每年4次祭扫,一守便是81年。

军爱民,民拥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故事,80多年来不绝如缕。

80多年前,茅山实际上是一片植被低矮稀疏的“童山”,“在游击战的地形意义上”并不合乎要求,但新四军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鲜明提出“人山”思想:“江南地区虽然是水网地带,没有深山密林,但这里有广大的抗日人民,也就会出现许许多多人造的深山密林。我们战斗在由人民群众组成的深山密林之中,就能生存和发展,就能打胜仗。”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落在茅山就有了生动实践。也正因兵民团结一心,苏南抗日根据地才真正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

如今的茅山,早已植被葱茏。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每当燃放鞭炮,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哒”的军号声。这个1997年被发现的奇观,已让纪念碑创下“世界上单次脉冲声激发音符最多建筑”的吉尼斯纪录。

苏南抗日战争留下哪些印迹?伟大抗战精神如何激励我们走向今天?茅山大地正用红色传承、绿色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的答卷。

这“嘀嘀哒”的军号声永远嘹亮,催人奋进。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