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高温下,城市“电力动脉”如何稳定运行?

2025-07-18 20:04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姚舜禹和同事一起对电缆进行检查。国网郑州电力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朱东坡说,公司内部建有电缆在线监测平台,分为智能运检、安防、应急等三大功能,既节约了人力,也保证了电缆24小时安全可靠运行。

新华社郑州7月17日电(记者翟濯、孙清清)近期,河南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度。炎热的天气也让用电需求激增,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河南全网用电负荷多次创历史新高。其中,省会郑州占比接近五分之一。

高压电缆是城市地下的“电力动脉”,同时也是电力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郑州地下电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1129公里,电缆隧道长度达150余公里。

郑州西站路隧道终端站内。新华社记者 翟濯 摄

姚舜禹是国网郑州电力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和班组人员一起,摸排电缆线路缺陷。“我们就像是电缆的‘体检医生’,平常巡查的时候不仅要对线路进行红外测温,还要做接地电流和局部放电检测。”姚舜禹说。

在郑州西站路隧道终端站,记者见到姚舜禹时,她正准备同班长白永锐一起下隧道检查。临近中午,太阳高照,这些电缆运检工不光要穿着长袖棉质工作服,随身还要提着重达几十斤的各类检测设备。还没下去,几个人就已经出了一身汗。

西站路隧道连接着郑州220千伏大桥变电站和徐庄变电站,是郑州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力输送通道。记者跟随姚舜禹下去后发现,城市电缆隧道并不宽敞,左右两壁上排布着一层层电缆支架,中间只剩1米左右的检查通道。

“巡线一天至少要走4-5公里,最长的要走10公里。有些隧道不是走到头就有门,还需要往返。”白永锐介绍,他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吃不了午饭是常态。“饿肚子还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在隧道内不好上厕所,所以我们进隧道前都尽量少喝水。”白永锐一边擦着头顶的汗,一边抿了抿嘴唇。

作为一名90后女生,姚舜禹在这支以“汉子”为主的队伍中显得与众不同。“别小看小姚,她可是电缆专家,熟悉各种电缆缺陷的机理和防范措施,申请的专利就有好几项。”白永锐说,姚舜禹的敬业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只要打不通电话,就是下隧道去了。”

姚舜禹和同事一起对电缆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 翟濯 摄

一行人边说边走,每到一个电缆接头处,姚舜禹等人都会停下拿出设备仔细检查。“你看,隧道每隔几十米就有米标,如果真的发现异常,我们会贴上标注,后期维修人员就可以根据我们做的记号进行维修。”姚舜禹说。

除了人工巡视,记者发现隧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台监控摄像头。“我们近期又增加了隧道巡视机器人、监控平台等先进设备。”国网郑州电力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朱东坡说,公司内部建有电缆在线监测平台,分为智能运检、安防、应急等三大功能,既节约了人力,也保证了电缆24小时安全可靠运行。

地面上,清凉的冷气在持续不断的电力驱动下安抚着千家万户燥热的心;地面下,一名年轻的电缆工和她的同事们抬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在地下世界里穿行,守护着城市的能源动脉。

“我希望让更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逐步代替人工巡检和缺陷诊断,为城市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保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姚舜禹对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心愿。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