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壮举点燃人间大爱:一位现役军人的精神火炬照亮两座城
摘要:" 两座城的精神觉醒 跟随胡海军、郑伟伟一同前来西平的朋友魏从亮见证了这场精神觉醒的蔓延:"军伟的事迹像一粒石子投入湖心,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
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 赵永涛
冰河中的生命曙光
2024年11月26日,豫南大地已进入初冬。息县龙湖公园的湖面结了一层薄冰,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胡海军和郑伟伟——这对多年未见的老友,在叙旧畅饮后,踏着微醺的步伐沿湖散步。谁也没有料到,一次寻常的相聚竟会演变成生死考验。
"当时脚下一滑,整个人就栽进了湖里。"郑伟伟回忆时仍心有余悸,"冰水瞬间灌入衣领,那种刺骨的寒冷让四肢立刻失去了知觉。"胡海军见状急忙想伸手施救,却因岸边湿滑也被带入水中。两人在冰水中挣扎,呼救声在空旷的公园里显得格外微弱。
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瞬息之间。正在探亲休假的现役军人张军伟和母亲贺爱珍恰巧路过,听到微弱的呼救声,他毫不犹豫地冲向湖边。"那场景我一辈子忘不了。"贺爱珍说,"我儿子像道闪电一样一头扎进冰河里,我当时想哭也哭不出来……"
"当时水太冷了,我感觉意识已经开始模糊。"胡海军回忆道,"突然感觉到一只有力的手抓住了我的衣领,并递过来一个救生圈。"张军伟凭借着过人的体力和军事训练中练就的救援技巧,先后将两人拖向岸边。当最后一位落水者被推上岸时,张军伟和母亲打了120后悄然离去。
英雄精神的种子发芽
2025年7月21日,一个普通的夏日,西平县柏城街道张军伟家中却洋溢着不寻常的温馨气氛。被救者胡海军、郑伟伟带着自己的孩子专程从息县赶来,孩子们手中捧着精心绘制的"冰河救父"主题画作,稚嫩的笔触勾勒出那个生死时刻的感人场景。
"军伟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保家卫国!"胡海军的儿子胡文昊挺直小小的身板,向张军伟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里面盛满了对英雄的崇拜和对未来的憧憬。郑伟伟的女儿郑采彤则害羞地躲在父亲身后,小声地说:"从前只听爸爸讲军伟叔叔的故事,今天见到真人,比想象中还要高大帅气,真的是个大英雄呢!"
张军伟蹲下身来,平视着孩子们的眼睛,温和地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叔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枚三等功臣之家的奖牌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墙上一排排大红证书无声地诉说着这位军人的不凡经历。
善行的涟漪在扩散
张军伟舍己救人的精神如同一粒火种,在被救者心中点燃了传递温暖的火焰。郑伟伟说:"军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总想着要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他的善行始于一个酷暑天:看到路边一位女孩的汽车爆胎,他立即停车相助。烈日下汗水浸透了衬衫,修车时油污弄脏了双手,换来的却是公司领导的责备——他迟到了半小时。"帮助别人,心里舒服啊。"郑伟伟一句话道出了河南人骨子里的厚道品质,"和军伟救我们的命比,这算什么呢?"
春节前夕,郑伟伟遇到一位落魄的残疾人,得知对方两顿没吃饭,他立刻将人带回家中。热气腾腾的水饺端上桌时,那位陌生人的眼眶湿润了。"走的时候,我塞给他一些钱,他拉着我的手半天说不出话。"郑伟伟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军伟跳下冰河时的心情。"
胡海军的转变同样令人动容。在乡村小学,得知一位老师患病急需治疗费,家境并不宽裕的他第一个捐款;村里举办敬老饺子宴,他不仅捐钱捐物,还亲自跑前跑后张罗。"以前总觉得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胡海军坦言,"现在明白了,能帮助别人是种福气。"
两座城的精神觉醒
跟随胡海军、郑伟伟一同前来西平的朋友魏从亮见证了这场精神觉醒的蔓延:"军伟的事迹像一粒石子投入湖心,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他细数着这一年来周围人的变化:企业职工自发组织帮扶困难同事;村民们集资修缮年久失修的村道;春节期间,年轻人们组队慰问孤寡老人......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善举都是自发进行的,"魏从亮说,"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要求,大家就是被张军伟的精神感染了,自然而然地想要做点什么。"在息县和西平两地的社交媒体上,"学习军伟精神"的话题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分享着自己践行善举的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再次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学军伟,做好人”。在西平,这些凡人善举更是屡见不鲜,前不久,柏城街道居民把草垫当地毯,合力救下102岁老人,被全国传为美谈,摄像记者赵永涛工资微薄,但在拍摄期间也偷偷给遇到困难的家庭塞了200元钱……
西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丁中华解释了这一现象:"张军伟的壮举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朴素的价值认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种精神共鸣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新时代河南人忠勇仁义精神特质的写照。"
英雄背后的平凡与坚守
在张军伟的家中,这位2000年出生的军人谈起那次救援显得很平静:"当时没时间多想,看到有人落水,救人就是本能反应。"但谈及部队生活时,他的眼睛却亮了起来:"军队锻炼了我的体魄,更塑造了我的价值观。战友们都是这样,遇到危险冲在前面是我们的传统。"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从冰河救人的瞬间到如今善行遍地开花,张军伟的精神火炬照亮了越来越多人的心灵。在价值多元的今天,人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这种纯粹的利他精神。当有人用实际行动诠释这种精神时,就会激发广泛的共情和效仿。"
胡文昊和郑采彤的画作被张军伟郑重地挂在客厅墙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的那个冰河救人的场景,将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装饰,也是这座城市精神觉醒的见证。
在这个需要英雄也创造英雄的时代,张军伟和他的精神追随者们正在用行动证明:英雄从未远去,善良永远在场。当冰河中的壮举化为城市的精神底色,当一个人的善行激起千万人的回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军人的高尚品格,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