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丨郑州大河村遗址:走进星空下的“和合之城”
摘要:(新华社记者 袁月明 摄) 大河村遗址 距今约7000年至3500年 面积达53万平方米 包含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 尤其因拥有华夏民族 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 产生、发展、消亡的完整脉络 而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截至目前 该遗址已进行过30余次...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
在河南举行
期间,数十名中外学者
齐聚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智库代表参访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新华社记者 袁月明 摄)
大河村遗址
距今约7000年至3500年
面积达53万平方米
包含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
尤其因拥有华夏民族
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
产生、发展、消亡的完整脉络
而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截至目前
该遗址已进行过30余次考古发掘工作
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断涌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
考古工作者就在大河村遗址发现了
采用“木骨整塑”工艺建造的“三室一厅”
面积达50平方米
且保存较好
堪称仰韶时期的“豪宅”
这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对于探讨当时的社会组织与家庭结构
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件彩陶双连壶
是大河村遗址的“明星文物”
两壶并列,内部相通
壶体表面装饰有红衣黑彩
纹饰整体相似而又细节不同
专家研究认为
它是和平、友好、相敬、相亲的象征
这件白衣彩陶盆
口沿、腹部均饰以成组的、对称的图案
可以看出大河村先民
在绘制陶器纹饰时
就已经采用对称等分的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
该彩陶盆近口沿处有两对钻孔
专家推测,这是先民们
用绳索穿孔并固定以修补器物
说明在仰韶文化时期
已经有“锔补”这一工艺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
发现有太阳纹、彗星纹等图案
表明先民们已开始“仰望星空”
观察与总结
太阳等星体的运行变化规律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
大河村遗址可不是一个“村”
而是一座具有一定级别的“城”
存在坚固的防御设施
明显的功能区划
应是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
河洛古国城市群的东部重镇
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实足鬶
其基因在上面这件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鬶中清晰可辨
见证了大河村先民
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再造
成为史前中国“跨文化对话”的物证
除中原本土文化因素外
来自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来自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
以及江淮地区的双墩、崧泽文化等因素
都可以在大河村出土的遗物中
找到清晰的踪迹
如今
随着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推进
仰韶先民的生活细节不断被还原
并以多种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数千年来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恰如距大河村遗址几公里外
奔涌的滔滔黄河
策划:桂娟
记者:袁月明、任卓如
设计:郑秋华(实习)
统筹:王晶晶 孔唯千
素材支持:郑州市文物局、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学术支持: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院长 胡继忠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